知识产权
争议解决
企业内控与反舞弊
企业合规
文娱体育
公司商事/投融资并购
财税法律
银行与金融
私募基金
竞争法
海事海商
劳动人事
破产重组
国际仲裁
房产与建筑工程
行政/政府法律
刑事
财富管理/家事
生物医药与健康
教育
投资者保护
按年度搜索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精确界定破产企业(下称“债务人”)的财产范围,不仅关乎债务人财产的有效追收,更是债权人权益最大化保护与公平受偿的关键所在。接下来,本专栏将通过上下两篇内容,为大家解析债务人财产的范围构成及其处置变现方法。本文作为上篇重点聚焦于辨析哪些财产应当归属于债务人、可以参与到后续的债权人分配环节,协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债务人财产范围。
了解更多
在《有人模仿我的脸,还要用我的声音赚钱?——先聊聊商品化权中的形象权》上、下两篇文章中,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商品化权的概念,讨论了真实人物形象的商品化权益保护问题。本篇我们将继续商品化权系列文章的第二个主题——作品元素的商品化权益保护。
在上一篇文章《48小时如何锻造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杀手锏:诉讼禁令(一)》中,我们围绕一家游戏公司近日在上海浦东法院成功获得的诉前禁令,重点分析了商业秘密案件中诉讼禁令的功能及实质要件。本文延续商业秘密诉讼禁令的主题,对诉讼禁令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实务经验。
近日,上海浦东法院在短短48小时内针对米哈游公司旗下《崩坏:星穹铁道》游戏作出的诉前行为禁令,引发业界热议。米哈游公司在对该款游戏进行内测时,发现内测玩家陈某私自拍摄和录制游戏内容及画面,并且多次向他人披露。米哈游公司以未公开的游戏内容遭到提前泄密为由,向浦东法院申请了诉前行为禁令,得到法院支持。该案系全国首例将游戏未公开角色形象、动作、技能等要素组合而成的动态游戏画面纳入商业秘密的经营信息保护范围,并作出诉前行为保全予以保护的案件,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务价值。
上文介绍了债务人在进入破产程序后诉讼案件的处理方式(点击阅读),本文将对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后执行案件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解读。根据《企业破产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等相关规定,以破产受理日及宣告破产日为时间节点,法院在不同阶段将对执行案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债务人在进入破产程序前,常常会涉及诉讼纠纷,有的案件已经审结进入执行阶段,有的案件还在审理中,那么,在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后,诉讼案件如何处理,对债务人、债权人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前文我们梳理了谁可以申请破产清算,申请破产清算需要提交的材料以及向哪个法院申请,本文我们关注申请人申请破产清算后,法院将如何审查破产申请,决定是否受理以及后续的流程。《企业破产法》第一章第二节明确规定了法院在受理阶段的处理流程和相应的期限规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破产审判工作规范指引(2021)》规定了审查流程,本文将结合法律规定及上海地区法院做法解答法院收到破产清算申请后的一系列流程。
清算是指在市场主体消灭前,为终结主体现存的财产和其他法律关系,依照法定程序,对主体的财产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理、处分和分配的法律行为。清算是市场主体合规退市的必经流程,主要方式包括自行清算、强制清算和破产清算三大类,前文我们已分别就强制清算及破产清算进行了介绍。三类程序中,自行清算是由主体自行组织完成,实际操作中受到的限制和约束较少,而后两种清算方式因由司法机关介入完成,需遵守更严格的流程及要求。本文通过下图对三类程序进行比较,以协助市场主体理解不同退出方式:
前文我们就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及破产和解三类破产程序分别进行了介绍。破产程序的根本目的都是解决在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的情况下如何公平清偿债务的问题,为发挥债务人最大价值、减少对其他利益主体的影响、节省程序成本,《企业破产法》根据债务人不同的运营情况、经营规模及资产负债构成设计了三类破产程序。三类程序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也因此在申请主体、申请条件、操作流程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实践操作中,因破产重整及破产和解适用条件较高,两类程序在进行中可能因债务人不再满足适用条件、方案未获通过等原因转化为破产清算程序,债务人最终归于消灭。后者亦有可能在流程中因申请人申请转化为前两类程序,债务人最终得以持续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