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

IP联名热潮下的风险防控:律师深度解读授权合同必备条款与避坑策略

2025-03-27
分享到

引言:近年来,IP联名早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从瑞幸咖啡的联名款,到影视游戏与快消品牌的跨界合作,IP授权已成为商业开发的“黄金钥匙”。但许多企业在签署IP合同时,往往因条款模糊而踩坑。今天,我们邀请星瀚合伙人李凤翔律师从法律角度拆解“IP授权合同的4大核心要点”,帮助大家避雷避险,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  



划范围:授权不是“随便用”,边界必须明确


IP授权绝非“一锤子买卖”,合同中需明确四大维度:  


1. 时间:授权期限多长?从哪一天起算?到期后能否续约?


2.地域:是全球授权,还是仅限中国大陆(是否含港澳台)?  


3. 方式:是“独占授权”(仅你能用),还是“非独占”(许可方还能授权他人)?被授权方是否有转授权权利?  


4. 类别:授权范围覆盖哪些产品?比如联名咖啡杯能用IP形象,但能否印在T恤上?  


授权范围越细,后续争议越少,若模糊写成“全品类授权”,可能面临索赔风险。  



守规矩:IP不能“乱用”,合规是底线


IP授权不仅是“给钱用图”,更需遵守规则:


1.权利链条审查: 是否为IP权利方直接授权?如否,前手权利方是否享有转授权或分许可的权利?


2.监修权:许可方是否有权审核你的设计?修改意见是否需“强制执行”?  


3.二次创作:改编IP形象时,新作品的知识产权归谁?若归被授权方,许可方是否有分成? 二次创作内容是否使用了第三方作品?是否获得授权? 


4.营销限制:联名活动中能否提及IP方未授权的其他内容?比如使用某动漫角色时,能否关联竞品广告?  



分利益:钱怎么算?四种模式选对不踩坑


IP授权费如何支付?常见四种模式:  


1. 买断制:一次性付清费用,后续销售无需分成;


2. 保底+固定分成:先支付保底金,再按销售额比例分成;


3.保底+阶梯分成:销量越高,分成比例越高;


4.纯分成制:无保底金,直接按利润分成。



留退路:合作可能“翻车”,退出机制要周全


即使前期愉快,也要为“最坏情况”留好后路:  


1.解约条款:什么情况下可提前终止合同?比如IP方丑闻、被授权方销量未达预期、被授权方超范围使用授权内容的单方解除等。解约后库存如何处理?是否需销毁带IP logo的产品?


2.清货期:合同到期后,通常预留3-6个月清理库存。但需注意:清货期收益是否抵扣保底金?能否生产新品?  



END


据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国内IP衍生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从《哪吒》衍生品狂卖数十亿,到瑞幸联名款“一杯难求”,IP经济正释放巨大潜力。但是在签署IP授权合同时,无论是品牌方还是IP持有方,牢记这四大要点——划范围、守规矩、分利益、留退路,才能让联名从“爆款创意”真正转化为“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