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加入星瀚已经七个多月了。贯穿着毕业季的这七个月里,经历了很多变化,有时是惊喜有时是惊吓。我要用一句话概括与星瀚相伴的这七个月:向外看,向内求,向前走。
向外看,不轻易给自己设限
第一次面试时,面试官问了我的职业规划,我毫不犹豫地说:“我只想当律师”。对于还未入门的我来说,谈不上对这份职业有多么热爱或向往,之所以能够这么坚定,我只是清楚自己讨厌什么:我讨厌流水线式工作导致的学习停滞,更害怕停滞期让我觉得生活一眼就能望到头——想当律师,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份职业至少不会给我带来这些困扰。
七个多月的实习经历,证实了我的猜想是正确的,律师需要始终在学习的路上,且这种学习是层次化的、多样化的。我很庆幸在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之际遇到了金秀福律师。
培养新人确实是一件“慢反馈”的事情,在如此“重视经验”的行业中更是如此。打破“学生思维”是艰难的第一步,在具体工作中建立思维体系是更艰难的一步,在需要从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这个阶段,金律师给予了我太多接触新事物、大胆试错的机会和平台。第一次审合同时,我左边摊开工具书,右边打开合同,审合同就像找不同一样,我觉得自己好笨拙,看着糟糕的审核意见书,我觉得自己的能力也就这样了。可是,当我擅自给自己下定义,给自己贴上无能的标签,给自己设限的时候,金律师耐心地引导我、不断地给我练习的机会,哪怕我的不熟练反而给她增加了工作量。在金律师的鼓励和支持下,从一开始的乱七八糟、一塌糊涂(此处可以有更多形容糟糕的词语), 渐渐的,好像有了点那个意思,到现在金律师有时会说:“在你修改的基础上稍做了些调整” 。更重要的是,如今当我面对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和新的工作时,我都不再轻易给自己设限, 不再给自己“我做不到”的心理暗示。
向内求,不要轻视任何小事
由于我们是涉韩业务团队,平时难免会有一些翻译工作。我对翻译工作向来是很有信心的,毕竟从小就生活在中韩双语的自然语言环境下,没有什么工作能比这更轻松。但当一个人自信过度,信心膨胀时,往往就会栽跟头。
翻译法律文件不单涉及语言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最困扰我的是知识层面的问题。法律文件的翻译往往“既要、也要”,它既要求你忠于原文、不走样,又要求你流畅、明白、像“人话”。而要达到这种“重神似,不重形似”的境界,就要求我们对原语中的词、词组及句子进行内译,进而更深层地掌握原语含义。
在翻译了很多法律法规、政策、裁判文书后,才发觉是我小瞧了翻译工作,翻译并非机械性工作,而是一种创造性输出。虽然体会很深,但现实往往是:每个字我都懂,但拼在一起就不一定了。所以,工作中没有什么是容易的,还需要继续努力才是!
向前走,追逐自己的星辰大海
清楚记得毕业求职季,一次次麻木地将自己的简历和招聘要求做对照的无力感,是星瀚的那一句"希望同事们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让我坚定地选择这里;上班第一天,看到不是“实习生”,而是“储备律师”的工牌时,我明白有些选择是需要听从内心的。星瀚总是用这样的细节和独有的温柔,鼓励着我们年轻人。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久违地翻看了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写下的合同审核意见、法律文书、调研报告……对我来说这些不是工作记录,更像是我的成长日记。 从一开始的茫然到现在逐渐清晰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每一个进步的痕迹都少不了像金律师这样,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愿意为我撑伞的前辈们给予的帮助。
现在的我,还是会碰壁,还是会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但我学会了接受这样不完美的自己。放下无意义的焦虑,突破自己,审视自己,我相信终究有一天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