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建设,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作为“上海市十佳律师事务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法律顾问,设立了上海星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律师事务所。星瀚虹桥分所于2023年7月完成装修、8月上中旬取得执业许可证、8月28日正式投入办公,并于9月举行开业仪式。(点击阅读:《上海星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
在虹桥分所成立满一年之际,星瀚人文将陆续与大家分享星瀚虹桥的故事。今天的主人公是李晓松律师~
因为“真”,所以选择
李律师本科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后却从事了一份与日语没有多大关系的工作。“基于对自身性格的了解(有强迫症,喜欢研究较真,对文字还算敏感),我决定考研到华政,学法律。”李律师说,“这个决定没有多少‘文科考研卷法律收益最大’的功利性,可以说几乎是出于我的性格与个人兴趣。”研究生毕业前,李律师想既然学了日语,又学了法律,便又萌生了留学日本、学习日本法的念头。“于是,我通过留学生插班考试,考入日本京都的龍谷大学法学部大三,广泛学习了日本法学本科的课程。回上海后,我就进入律所,主要从事涉日商事法律业务。”
“在华政读研期间听过的一次卫新主任的讲座“给我感觉这是一位年轻有为,而且,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身上不见酒色财气’的律所创始人。”二是「星瀚微法苑」。李律师回忆说,当时坚持输出专业内容的律所公众号并不多,在「星瀚微法苑」亮眼的背后,他看到了一种认真做事的态度,以及年轻有活力的律师、充满创意的运营团队、很好的文化氛围。“我想到了《大学》里的那句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我想,星瀚是在格物,也就是坚持把事情做对的律所,这是一家有希望的律所,因为要达到理想境界,必须以真诚的努力,从坚持把事情做对出发。”
对的人,虽迟但到
2023年春季,「星瀚微法苑」发布了设立虹桥分所的消息。结合自身业务,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不仅具有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优势,也将重点打造“走出去”涉外法律服务高地。“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筹划或方案,我就决定加入星瀚虹桥,尝试走一条新的路。”李律师坦言,在经济大环境下行的当下,这似乎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但是,人生何处不是冒险,何处又有坚实的、确定无疑的彼岸?“关于路具体怎么走,或许正应了《西游记》主题曲中的那一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至于大环境,我认为我们能做的,是先安顿好自己的内心。毛主席在安慰一位患病的革命老前辈的信中说: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做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我想现在用这句话,正好可与大家共勉。”
在实践中前进
关于这一问题,李律师在办结案件后也有思考:“目前我国司法对既判力的客观范围问题尚未形成较一致的理论和实践,法院可考虑国内外学者有关既判力和争点效的理论观点,在不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产生冲突,不对司法稳定产生较大冲击的前提下,大胆受理相关案件并作出裁判,以探索平衡、协调被冒名股东、公司债权人和其他股东等各方程序和实体权益的新方案。我想,这也是法律的魅力和意义所在。”(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兴趣的小伙伴可点击阅读:《禁止重复诉讼在冒名类股东资格消极确认之诉中的适用》)
国家正在大力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涉外法律服务是涉外法治的重要一环。未来,李律师依然看好涉外法律服务的发展。在李律师看来,要想深入做好涉外法律服务,真正为涉外法治建设作出贡献,懂相关外语是一方面,但远不仅于此。“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的存在之家,人类以语言之家为家。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语言背后的东西: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归宿地,思维是存在的归宿地,进入不同的语言,实际上意味着进入了不同的存在和生活。”
“涉外法律服务是一种跨文化背景的法律服务工作,故而要求涉外律师具有一种综合素养,能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客户,以及律师、法务、仲裁员等同行顺畅交流,清晰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需要的时候,最好甚至能影响对方的观点。因此,做好涉外法律服务,可能需要涉外律师深刻领会中外文化的差异,领会跨文化背景下相关人士的思维方式。”
工作以外的时间,李律师笑称自己过的是老年人式生活。“我一般会看书、看b站,看的内容比较驳杂。早晨或傍晚,也会到公园里跑步、跳远、做俯卧撑、拉伸等等。”在一位从事健身行业的好朋友的帮助下,李律师发展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养成运动习惯,或许是个不错的改善生活状态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