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舞弊调查专题板块中,一直存在着普遍的现实困境:尽管许多调查人员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被调查对象存在的诸多疑点,甚至感觉“问题遍地开花”,展现出良好的调查直觉,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却常常陷入“东抓一点、西查一些”的碎片化状态,难以有效还原舞弊全貌、构建完整的舞弊证据链条。
对此,不少同仁反思:是调查能力不足?方向有误?还是技术设备不够先进?经过充分探讨,我们认为这些均非根本原因。真正的症结在于,在具备调查直觉的同时,却缺乏系统性的调查大局观。所谓“调查大局观”,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一种贯穿舞弊案件调查始终的思维方式,其基础正在于对调查方法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
本文将重点阐述星瀚企业内控与反舞弊中心基于多年实战经验总结出的四大核心调查方法,包括电子取证分析、关联关系调查、人员合规访谈及书证材料梳理。今天我们将系统介绍舞弊调查“四大金刚”的构成与内涵,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本文由冯禾坤律师在第七届企业内控与反舞弊行业论坛中“舞弊调查的大局观——关联关系调查、电子取证分析、书证材料梳理、人员合规访谈的实战分享”主题分享转化而成)
一、电子取证分析
电子取证分析,是指对在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及传输的,并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进行系统性提取、固定与分析的调查方法。
从其数据来源看,电子取证主要涵盖内部与外部两大范畴。内部介质通常指由组织掌控的电子设备与系统,主要包括员工的工作电脑、工作邮箱及企业云盘等。其中存储的数据类型多样,如各类计算机文件(包括文档、图片、音视频等)、系统与应用程序的用户日志记录、内部及外部的通讯信息等。外部介质则主要指向开放的互联网资源,常见来源包括各类网站、论坛、贴吧以及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微博等)。这部分素材虽然可能与“关联关系调查”有所交叉,但因其同样以电子数据形态存在,是构成电子取证分析完整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电子取证分析的核心作用,首先在于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与舞弊相关的线索。在舞弊调查的“四大金刚”方法体系中,其另一项尤为突出的独特价值在于能够有效地固定与复原涉案电子证据。
许多关键的、原始的舞弊痕迹,往往以电子文件的形式留存于数字设备中。例如,行为人为记录不正当交易而私设的“行受贿账本”,便极有可能以加密文档、表格或笔记等形式,存储于其个人电脑或移动设备内。通过对这些电子证据进行专业的恢复、提取与分析,调查人员能够将虚拟数据转化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实证,进而与其他调查方法手段所获线索相互印证,系统地查明被调查对象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并为后续的追责与定案奠定坚实的证据基础。
二、关联关系调查
关联关系调查,核心在于系统性地核查被调查对象的社会身份、对外投资与经营情况、社交网络及血缘亲属等关系,并深入剖析这些关系与涉嫌舞弊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厘清复杂的人际与利益网络,精准识别并锁定所有可能涉案的相关方。这不仅有助于全面还原舞弊事实的完整图景,还能在调查初期有效避免因信息不清而“打草惊蛇”,确保后续调查行动的隐蔽性与有效性。更重要的是,清晰、确凿的关联关系证据,是推动公安机关立案并支撑刑事案件后续侦办进程的关键助力。
在案件举报阶段,若能证明涉案供应商实为由被调查对象近亲属关系较近的人员实际控制的公司,相较于一家表面毫无关联的企业,前者显然能为“存在舞弊嫌疑”提供更强有力的逻辑支撑与动机解释,从而显著提升刑事立案的可能性。
在实务中,关联关系调查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三大支柱:
内部人事信息:获取员工入职时填报的基础社会关系资料;
开源网络情报:综合利用前述的各类互联网公开平台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法定权限调取:通过律师等合法渠道,依法调取工商内档、人口户籍信息等受限的内部档案材料。
在实际操作中,调查工作正是通过对上述三类渠道所获信息进行交叉比对、梳理与整合,并结合电子取证、访谈等其他调查方法,最终实现精准识别涉案人员、还原舞弊链条并推动司法程序的核心目标。
三、人员合规访谈
在企业内控与反舞弊实践中,人员合规访谈特指由合规、监察或内审等职能部门发起并执行的一种专业化调查方法手段。其具体形式是,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人员,与可能存在舞弊行为或了解相关情况的员工及其他关联方,进行面对面的正式谈话,核心目的在于获取舞弊线索、收集证据材料,或在某些情况下促成对调查结果的处理与确认。
合规访谈的关键特征:
01执行主体的专业性
访谈的执行者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具备反舞弊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并非任何员工都适合承担此项任务,专业性是其有效性和规范性的根本保障。
02访谈对象的特定性
合规访谈并非普通的内部沟通,其对象具有高度针对性,主要聚焦于涉嫌参与舞弊或掌握相关信息的特定个体。
03目的的战略性
访谈需带有明确且清晰的调查目的。实践中存在一个常见误区,即许多企业在发现疑点后便仓促启动谈话,缺乏周密的策划与准备。这种缺乏规划的随意约谈,往往不利于舞弊调查的深入推进,甚至可能产生反效果。
从目标层级看,合规访谈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三层:获取线索、固定证据,以及最终与被调查对象就相关事实达成确认。通常,促成具有约束力的确认结果是访谈最核心、最理想的目标。而在调查初期条件尚不充分时,才会将重心前置,侧重于前两个基础性目标。
04形式的严谨性
合规访谈严格要求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这不仅关乎交流效率,更涉及对访谈环境的控制、对参与者身份的限定,以及对整体心理态势的营造。线上沟通方式因其难以有效判断对方所处环境、无法直观地形成必要的心理态势,通常会导致访谈效果大打折扣。
四、书证材料梳理
书证材料梳理,是指在调查过程中,系统性地调取、审阅并整合各类书面与电子文档证据的调查环节。其梳理范围广泛,涵盖被调查对象的人事档案、部门组织架构、公司内部制度,以及其所涉项目、交易相对方的业务合同、财务凭证等关键资料。
在其他调查方法推进到一定阶段、获取初步线索后启动。它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一方面,对前期碎片化的调查成果进行系统性的归纳与整合;另一方面,旨在将关联关系、电子数据或访谈信息中浮现的线索,转化为稳固、有形且具说服力的书证链条。
在实务场景中,书证材料梳理可以通过以下场景体现:
固化人员关系:当“关联关系调查”厘清了涉案人员之间存在隐蔽的利益关联后,即可通过梳理公司的人事资料、组织架构图等文件,将散落各处的信息点整合成一份清晰的证据组合,用以在内部汇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时,直观地证明相关方之间存在应申报而未申报的利害关系。
构建完整证据链:当通过其他途径查实一起“收回扣”的舞弊事实后,调查人员需要调取并梳理与该供应商相关的全部书证,包括其准入审批、涉及的项目合同、付款申请、财务凭证等。通过对这些业务与财务台账进行针对性梳理,并与已查明的舞弊行为一一对应,最终形成“有情节、有证据”的完整叙事。这不仅能让案件事实清晰可信,也为推进后续的司法程序或内部处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本文系统阐述了反舞弊调查“四大金刚”的核心定义与其在实战中的独特价值。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结合案例,深入探讨如何将四种调查手段方法协同运用,从而构建完整的证据链条与调查闭环,为培育科学的调查大局观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星瀚在企业内控与反舞弊服务中具有丰富的经验,连续六年举办企业内控与反舞弊峰会,总覆盖相关从业人员超3000人,在企业反舞弊与内控、合规领域,星瀚积极产出研究成果,分享经验。不仅立足于多年司法实践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实务适用,舞弊犯罪及其司法审判情况出版了《企业员工舞弊案件司法实务指引(刑法篇)》、《企业内控与反舞弊数据报告(2018-2022年度)》,作为理论实务参考;并发布了「CCAC 反舞弊与内控合规」小程序聚合舞弊案件调查经验、舞弊相关法律知识、企业内控与反舞弊制度体系搭建、行业咨询与生态资源。在企业内控与反舞弊领域,星瀚一直持续深耕,保持专业前沿,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法律服务为目标,共铸企业合规框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