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年,中国电影产业行走在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转型之路上。一边是票房与观影人次的阶段性承压,体现市场对于深层次、高品质优秀作品的渴求;另一边,即便在这样市场高度承压的背景下,依旧有《哪吒之魔童闹海》《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等佳作出现,这些电影作品既印证了观众对高品质内容的持续渴求,也反映出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分化发展、“质量驱动”的新阶段。政策的精准发力与头部作品的蓄力待发,又为市场注入强劲的复苏动能。
从行业数据的波动起伏,到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再到优秀国产内容的创新实践,中国电影产业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跨越。可谓在调整中积蓄力量,于变革中探索新局。
产业趋势:全球前二电影市场地位稳固,国产内容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4全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为425.02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334.39亿元,占比为78.68%;票房过亿元影片共79部,包括55部国产影片。网络平台数据显示,8部票房破10亿元的影片分别是《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默杀》《志愿军:存亡之战》《年会不能停!》,合计票房贡献占比约为42.90%,票房约为182.33亿元。 按照重点档期划分,春节档票房80.16亿元,五一档票房15.27亿元,暑期档票房116.43亿元,国庆档票房21.04亿元,占全年电影票房的54.80%。
“Mtime时光网”《2025上半年电影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春节档助力2025上半年票房增长23.0%,达到292.3亿元,国产影片份额升至91.2%。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内地票房为154.45亿元,占比52.84%。 此外,2025年暑期档票房达119.66亿元,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76.21%;其中,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侏罗纪世界:重生》。
就国庆档电影表现而言,中国大陆电影市场呈现出年度总票房提前超越去年全年,但国庆档表现不及同期的分化发展态势:截至2025年10月2日,全国电影总票房已突破425.02亿元,提前超过2024年全年总票房(427亿元)。而截至2025年10月7日18时40分,中国大陆地区国庆档(10月1日-10月8日)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1.05亿元有所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新片整体竞争力稍弱,档期首日无影片票房破亿;而2024年国庆档有多部影片单日票房破亿,市场热度更为强劲。
整体而言,中国电影产业展现四大趋势——全球前二电影市场地位稳固;市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头部档期、电影贡献显著;国产内容占据主导位置。在此背景下,政策红利不断,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优质的土壤与环境。
政策影响:开放、规范、扶持,全面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
2024-2025 年,一系列精准施政从开放、规范、扶持三大维度发力,深刻影响着产业发展方向。
在市场开放与要素激活方面,今年5月,国家电影局发布《港澳服务提供者投资电影制作业务管理规定》,鼓励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投资设立电影制作公司,开展电影制作业务。并明确港澳投资电影制作公司可作为第一出品单位,由其提交电影的立项和审查申请;且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既有港澳投资企业可在其经营范围中办理相应增项,开展电影制作业务。
在内容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国家电影局于今年3月发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国影发〔2025〕2号)。通知明确,法人、非法人组织摄制虚拟现实电影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相关要求。拟摄制虚拟现实电影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应当将电影剧本梗概向国家电影局履行备案(审查)程序,国家电影局对符合规定的予以公告并出具备案证明文件。法人、非法人组织应当将其摄制完成的虚拟现实电影送国家电影局审查并依法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通知也支持开拓利用电影院内空间或其他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的永久性建筑放映虚拟现实电影;在电影院内空间放映虚拟现实电影的,电影放映单位可以向批准其设立的电影主管部门办理备案。
电影产业的商业发展也得到政策红利的间接支持。例如,上海正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旨在打造电影之城,为此,将发挥政策资金引导作用,创新影院实体建设2.0时代;推动建设动画电影、纪录电影高地;推动电影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探索“金融+科技”的双轮驱动,吸引更多的资本和科技力量进入电影等。
司法动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内容创作提供健康生态
过去几年里2024-2025年,有多例国内电影产业相关的经典案例产生备受关注,例如:
• 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之八((2024)浙0783刑初585号),该案中,被告人指出因搭建违法影视网站、盗播热门电影、违法所得数额巨大而涉及侵犯著作权罪。各被告人根据案情轻重被判决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应当承担刑责并且赔偿经济损失;体现了知识产权民事、 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的优势。
• 2024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之三,视听作品“汉译民文”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中,被告在未获许可的情况下,将相关影片台词配音转为少数民族语言(画面、配乐等未改且保留双语字幕)并提供付费播放服务。一审法院认为,涉案影片作为视听作品,核心独创性在连续画面编排,被告方完整呈现画面且以商业目的提供服务,不构成合理使用,判赔4万元;二审法院进一步明确,“汉译民文”的合理使用仅可及于语言文字部分,不可延及作品整体,维持原判。该案明晰了“汉译民文”合理使用的边界,平衡了各民族文化共享需求与著作权保护,为同类案件提供了裁判参照。梁某平、王某航等十五人侵犯著作权罪系列案,即“人人影视字幕组”大规模侵害影视作品合法权利最终承担刑事责任。本案影视作品众多且权利人分散,判决明确了侵犯著作权罪“未经授权”及侵犯影视作品的数量认定等法律适用问题,依法追究组织者及主要参与者的刑事责任,严厉打击了侵犯电影著作权的犯罪行为;
• 北京爱某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俏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该案是上海首例涉视听作品无障碍格式版著作权案,也是《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生效后的首例司法案例。法院在著作权保护与残疾人权益保护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既考虑了版权保护,防止以保护为名行侵权之实,又充分考虑了阅读障碍残障人士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残疾人权益保护以及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相关案例表明,均体现了司法层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对于侵权行为的裁判规则亦在不断完善、逐步明晰,电影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势必将朝着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惩治日趋严厉。
结语
星瀚文娱法律中心在编制电影产业观察报告时感到,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在市场调整中认清“内容为王”的核心逻辑,在政策引导下明确了“创新升级”的发展方向。只有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内容创新动力,将 IP 价值延伸至多元业态,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 年,跨区域协作不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将日益增加保护也在持续加强。未来,在政策护航与内容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中国电影有望在文化价值与商业效益的平衡中实现新突破,书写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如您你想要获得《2024-2025 星瀚文娱产业观察报告丨电影篇》,欢迎添加星瀚小星为好友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