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

当比亚迪遇上赛车场:速度之外,还有什么?

2025-08-18
分享到

引言: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比亚迪早已是领跑者。近年来,比亚迪销量横扫国内市场,并在多个海外国家刷新交付纪录。但就在外界普遍以为它会继续在研发、产能扩张上加码时,比亚迪却将目光投向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赛道”——物理意义上的赛车场。


今年8月14日,比亚迪汽车宣布第二个比亚迪赛车场,也是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全地形的体验中心,即将在郑州航空港区开业,此前,比亚迪的合肥赛车场已经投入使用。而本次开业的郑州赛车场内部除了有传统赛车场的直道、弯道等赛道外,还配备了越野区、浮水区、沙坡区和露营区等全地形、多维度的体验空间,可以满足不同车型在不同工况下的试车体验。


这不是孤例。特斯拉在美国奥斯汀超级工厂内建赛道测试Cybertruck,蔚来冠名上海国际赛车场,传统车企如宝马、保时捷更早将赛道与品牌体验绑定。但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销量领先企业,此时入局自有赛道的逻辑是什么?这是一场商业豪赌,还是战略必选项?


从研发到用户的商业闭环


01品牌升级:撕去“代步车”标签

2024年,比亚迪销量达到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其中,海外销量41.72万辆,同比增长71.9%,消费者眼中的比亚迪是代步、省钱、家用的新能源车代名词。但随着仰望、方程豹等高端子品牌推出,比亚迪明显在加速向高性能、科技先锋的方向转型。


自有赛车场,是重塑品牌感知的捷径。保时捷、宝马早在全球多个市场建设体验中心,让用户在极限工况下感受到车型的操控与冲击力,从而形成长期的溢价能力。比亚迪显然希望用同样的方式告诉消费者:电动车,不只是静态的环保工具,也可以充满“速度与激情”。


02技术研发:用赛道反哺技术

新能源车的性能迭代,必须经历极限环境的验证。比亚迪目前的测试主要依赖第三方场地和公路实测,受限于法规与安全,效率有限。相反,自有赛车场则可全天候、全状态对车辆进行极限测试,可实现电池耐久性、热管理、制动安全、底盘调教、智能驾驶算法等核心技术的调试。对于比亚迪来说,这既能加快新车迭代速度,又能为供应商提供付费测试服务,形成研发环节的外部化盈利。


03赛事运营:新能源车的“流量密码”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4%,但用户对电动车的“性能认知”仍待激活。比亚迪计划以自有赛道为支点,撬动赛事经济,吸引职业车队与业务玩家增加自主IP的品牌曝光,并与电竞、直播平台联动,打造“线上+线下”赛事生态。从赛车培训到周边商品,形成产业链延伸。


从常规活动上,比亚迪将车友会、粉丝日、性能体验日集中于此,通过会员制度和活动运营,持续加固用户粘性,同时,租赁给俱乐部、KOL、跨界品牌举办活动,还能带来场租和曝光的双重收益。


04盈利模型:长期战略资产

短期看,赛车场的直接现金流来自研发测试费、场地租赁、赛事收入、周边文旅,用一场比赛,带动车型曝光和技术口碑。中长期看,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技术闭环、品牌溢价和用户生态的可持续增长。


行业镜鉴:别人怎么跑?


中国现有30余个专业赛车场,盈利者不足三分之一。在赛车场运营的赛道上,国内已涌现多家车企与地方政府的探索案例。珠海国际赛车场依托成熟赛事IP形成文旅联动效应,有效带动区域旅游消费;上汽国际赛车场通过承办F1等顶级赛事,持续提升上海汽车文化的城市名片价值;长城汽车则在河北专属越野基地的布局中,强化了“越野第一品牌”的市场认知,实现品牌定位与场景体验的深度绑定。


海外市场的成熟经验同样值得借鉴。保时捷、宝马、奔驰等豪华车企通过自有赛道与品牌体验中心的协同运营,构建起成熟的品牌体验与商业转化模式,其专属赛道不仅成为技术展示的窗口,更直接推动了高端车型的销量增长与用户粘性提升。


比亚迪的差异化优势及突破口在于其核心赛道的新能源属性。不同于传统燃油车赛道的成熟生态,电动车赛道文化在国内仍属待开拓的蓝海领域。依托新能源基因,比亚迪无需受困于传统赛车的路径依赖,反而具备构建融合智能驾驶测试验证、电动赛事IP运营、新能源技术展示等多元场景的全新生态的独特机遇。


合规风险:比亚迪赛车场如何稳健前行


赛车场是一项高资本投入的项目,但它也是一个强监管领域。比亚迪若要在这条赛道上稳健前行,必须成功跨越三道关键的法律关口。


01知识产权风险

如果赛道设计中引入了特殊的路面材质、测速系统等第三方专利,需事先获得授权。反之,比亚迪自行开发的测试技术和数字系统也需申请专利、软著保护。在赛事IP与品牌保护上,自主赛事的名称、logo、赛事周边等无形资产也要事先做好保护与注册,防止侵权。如果赛道形状具有较高的显著性与识别度,也可以尝试申请注册为商标(附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商标截图)。对于车辆测试所产生的性能数据、算法信息这类数据资产则属于高价值商业秘密,不仅需要在合同层面上进行严格约束,也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加密保护。


02场地产权与规划合规

当前国内赛车场的用地性质一般为体育用地,但一旦场地增加车辆测试功能,其用地性质可能就需要发生变更,此时必须依法完成用途变更及相关审批手续,否则将面临合规性风险。赛道建设过程需严格覆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备案》等全流程审批环节,而配套的环境影响评价、消防专项审查等关键程序同样不可或缺,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项目建设停滞。此外,赛车场运营产生的噪音、光污染及周边交通流量变化等外部性影响,若未提前规划并妥善处理,极易引发相邻权纠纷,甚至可能招致行政处罚。


03公共体育设施属性


根据体育场地的性质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相关赛车场可能属于公共体育设施。若纳入“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根据《体育法》规定,赛车场地需要履行相应的开放义务并且承担一些其他公益任务,这与商业运营目标存在一定冲突。在赛事举办方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是监管重点,未经许可的赛事可能面临被叫停的风险。此外,赛事中若发生观众或车手意外伤害事故,且组织者未购买合适的保险产品,则主办方可能需承担高额赔偿责任。


结语:比亚迪布局赛车场是一个长期才能见回报的资产,前期建设和合规投入巨大;如果不能持续带来高曝光度、新用户增长和稳定收入,投资回报周期将被拉长。比亚迪既要抓住“电动性能车”的时间窗口,又要跨越法律与安全的龙门架。它考验的不仅是造车技术和资本运作,更是企业对法律边界和商业节奏的驾驭能力。在速度与法规之间,比亚迪能否稳稳地跑完全程?


(感谢徐元昊律师、叶天律师对本文的支持)

专业领域

相关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