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

短剧如何用“风投逻辑”与“免费杠杆”撬动6.6亿眼球经济?

2025-07-21
分享到

引言:工作日的早晨,在上海拥挤的地铁上,10个人中就有8个人戴着耳机,而这8个人中,至少有5个人正在刷着短剧。镜头一转,来到某个小镇,退休的阿姨叔叔们将手机扬声器开到最大,跟着屏幕中的剧情一起跌宕起伏,乐此不疲。


近年来,中国短剧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从复仇爽文到逆袭重生,从离奇穿越到青春校园,短剧凭借“短平快”的节奏和充满“爽感”的剧情,成功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用户。短剧行业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其背后的商业逻辑究竟是什么?版权授权模糊,合同漏洞多发,内容合规红线频频被触发……在高速发展的背后,相关法律风险又该如何应对?


群雄逐鹿,爆款破局


目前短剧行业的玩家众多,既有短视频平台投资的平台,如红果短剧(抖音旗下)、喜番(快手旗下);还包括传统影视机构,如柠萌影视、华策影视、万达影业;此外,视频平台优酷、腾讯、爱奇艺等纷纷加码布局;还有部分企业将视线转向出海,如麦芽出海、ReelShort(中文在线旗下)等。在越来越卷的短剧赛道,也有不少作品引起了现象级效应。根据红果短剧发布的数据,短剧《念念有词》上线4天,就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成为该平台首个同时观看量破10亿、热度破1亿的“双破亿”作品。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短剧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影视市场,成为最火爆的内容消费模式之一。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达12226.49亿元,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超6.6亿人,应用使用时长追平即时通信。这种新兴的影视形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快”——内容节奏快、制作周期快、变现速度更快。与传统影视作品不同,短剧每集时长通常控制在1-3分钟,整部作品往往由80-120集组成,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精准抓住了现代观众的注意力特点。没有片头片尾曲,用户一点击剧集,故事就直接展开。剧情设计更是深谙观众心理,往往在情节发展到最扣人心弦的节点时戛然而止,随即弹出付费窗口,这种类似网络小说“卡点收费”的模式让观众在情绪最高涨时不得不选择付费解锁后续内容,转化率之高令人咋舌。然而,随着以抖音旗下红果短剧为代表的免费短剧平台兴起,行业门槛被大幅降低,用户渗透率与市场规模随之显著提升,短剧的受众也越来越广。当观众无需付费即可观看,短剧的盈利模式又将转向何方?


以量取胜的风投模式


分析短剧行业盈利模式之前,有必要先理解其爆发式增长背后所依赖的独特商业逻辑。


原本需要购买会员才能观看的短剧,现在转为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样便可以吸引大量用户涌入,推动平台日活跃用户数(DAU)显著攀升。用户基数的扩大能够吸引更多广告主投放广告,由此获得的资金支持平台制作更多短剧内容,进而吸引更多用户。这一正循环机制,驱动着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掌控流量入口,即意味着掌控了巨大流量背后蕴藏的商业价值。


在资金支持下,制作方采用类似风险投资的策略,通过快速批量生产来博取爆款概率。在被称为“中国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如今70%的拍摄项目都是短剧,每天都有数十个剧组同时开工。一部短剧从立项到上线最快只需7-10天,制作成本控制在几十万到百万之间,远低于传统影视剧。这种高效率得益于高度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剧本采用标准化的”赘婿逆袭”“战神归来”等爽文模板,拍摄采用固定分镜套路,后期制作与拍摄同步进行,整个流程就像一条高速运转的流水线。投资方通过“广撒网”策略,同时投资多部短剧。其核心逻辑在于,只要押中一部爆款,其收益便足以覆盖整体投入成本并实现盈利。


从平台方看,短剧巨额的投放成本则是他们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剧上线初期,出品方通常进行大规模流量投放测试市场反响。数据表现优异者,将追加投放预算;效果不及预期者,则及时止损撤出,业内称之为“测素材”。因此,短剧上线的数量越多,平台方能赚的“投流钱”就越多。现如今,短剧收入模式也趋于多元化,涵盖平台分账、广告植入、品牌定制剧、文旅定制剧、IP衍生开发等一系列内容。


法律风险


版权授权模糊:授权链条混乱与侵权纠纷


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诸多行业乱象,首当其冲的便是版权风险。短剧制作方在未经原作者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改编热门小说或剧本,可能会导致版权纠纷。例如,此前引发广泛关注的微短剧《偷偷藏不住之许你》便因版权问题陷入争议。该短剧改编自网络小说《偷偷藏不住》,但原著授权范围未涵盖短剧、微短剧等新型内容形态,该作品因版权问题,在2024年7月初被下架,引发业内对版权授权边界不清、法律适用模糊的广泛讨论。


内容合规红线:低俗化与价值观争议


在短剧行业追求眼球效应和流量增长的过程中,部分作品在内容设置上出现了明显的无节制现象。例如,前段时间上线的某短剧因剧情荒诞“一胎生99子”而迅速引发争议,最终被火速下架。此外,一些情节荒诞、违背常理、缺乏基本伦理底线的作品,一经播出便引发舆论强烈质疑,平台迫于压力迅速下架。国家广电总局在2025年初发布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内容审核,未来不合规作品将面临更严格的处罚。这一政策导向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网络内容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对短剧制作方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它将引导短剧创作回归理性,注重内容的质量和深度,以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语:随着监管政策趋严,短剧行业已进入“合规化竞争”阶段。这意味着,法律风险控制能力将成为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需在商业效率与法律合规间寻求平衡:版权合同精细化、内容坚守现实主义,方能让“百亿赛道”行稳致远。

专业领域

相关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