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

律所如何创新破局?法律科技赋能、产品驱动发展、充分发挥主体性

2025-07-12
分享到

7月9日,“星启华堂、瀚行致远:上海星瀚(武汉)律师事务所乔迁庆典”暨“法律科技与创新律所发展论坛”在星瀚武汉分所新址——阿里中心T2栋35层隆重举行。论坛上,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人卫新,道可特(武汉)律师事务所运营总监戢伟娜,星瀚合伙人张雪燕,湖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湖北维力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法学系教授彭涛,星瀚管委会委员、虹桥分所副主任胡增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倍倍先后发言交流;论坛由星瀚首席运营官宋佳主持。现整理精华内容,与大家分享。


法律科技赋能律师行业创新发展


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卫新律师以《法律科技赋能律师行业创新发展》为题进行分享。卫新律师担任上海律协理事、法律科技委主任以及上海法律科技协会副会长,他就上海法律科技的发展情况进行概括性介绍,提及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沪委办发〔2023〕20号)的重点指示与关键信息,在20号文的指引下,上海律协推动设立法律科技委、成功举办“最受上海律师欢迎的法律科技产品大赛”、发起设立“上海律协法律与科技联谊社”、组织评选“上海市数字化律师事务所创新先锋”,2025年,上海律协组织的“未来法律人”进化营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基于此背景,卫新律师作为法律科技的爱好者、一位执业20年的律师、以及一家律所的创始人,提出了他眼中的个人 AI 策略与组织 AI 策略。在个人 AI 策略方面,他以“人生IPO模型”引入,建议律师:

 

 要“将 AI 纳入工作流,而不是把工作交给AI”;


 对于 AI 应当构建投资思维,“投资思维”的内涵包括:当下使用 AI不是消费,而是投资(人机协作过程 > 当下的效果);投资有风险,可能没有产出,并且要有容错率;认识到幻觉不是 AI 的缺点,而是特点;


快速提升自己的元能力:能力差距会被放大(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抽象能力、阅读能力、知识储备);而且,要警惕AI 加持下“假把式”的退化陷阱。


卫新律师也以星瀚的实践——成立“黑科技”社团、组织 AI Agent搭建比赛、开源模型本地化部署并且打造智能中台为例,介绍组织拥抱 AI 的策略——从成立兴趣小组、技术与业务融合、成熟小工具全面推广、流程变革、组织变革到持续迭代,其要点在于,将拥抱 AI 、数智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营造文化氛围、让关键人群发挥作用。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说:“一个决断如果没有穿过无可决断之折磨,那它将不可能是一个自由的决断。”这是每一个拥抱法律科技者的内心确认,也是一家创新型律所创始人的心声。


立体思维助力法律业务新发展


做四维律师,破案源难题


道可特(武汉)律师事务所的运营总监戢伟娜,结合自身多年在法律行业运营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深刻思考,围绕“运营赋能律师事务所创新发展”进行精彩分享。她从行业现状出发,深入剖析当前法律行业面临的变革与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法律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内部从业人数持续增长,传统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当下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运营提升律所的竞争力,成为摆在每一位法律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戢老师的分享从自媒体、市场、品牌、运营四个维度展开。在分享中,戢老师特别强调了“自媒体”作为法律人流量入口的战略价值。她指出,自媒体是获客的前端阵地,而市场运营则承担着流量转化和价值变现的关键职能。针对法律从业者如何选择运营平台这一实际问题,戢老师认为应当综合考虑投入成本和掌控力度,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渠道。此外,她还分享了品牌建设的心得:借助专业工具强化品牌形象感知;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扩大影响力;基于团队特色打造差异化标签,并以此为基础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法律服务产品。戢老师的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刻的行业洞见。


产品化战略促进法律业务精确拓展


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张雪燕从法律服务产品角度,分享了业务创新的探索实践。张律师以星瀚的明星产品——企业内控与反舞弊法律服务为例,介绍该业务的核心包括舞弊调查、刑事控告及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同时,随着产品的不断深化,目前还延伸至公司治理、商业秘密保护、劳动关系处理等配套服务,形成全链条解决方案。


在张雪燕律师看来,一个优秀的法律服务产品离不开市场反馈与研究,也需要在业务中精进。业务创新,不仅需要团队保持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也需要通过承办大量案件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和标准化建设,以近期星瀚总部与武汉分所合办的一起知名企业反舞弊案件为例,该案不仅获得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更成为展示专业服务能力的标杆案例。这种产品化的发展思路,使星瀚在竞争激烈的法律服务市场中开辟差异化赛道。未来,星瀚也将继续通过专业化、标准化、可视化的服务,推动法律服务产品的持续创新与升级。


打造律师IP,传统律师积极拥抱新媒体


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虹桥分所副主任胡增瑞律师结合个人的新媒体建设经验,分享自己做短视频的契机、过程和收获。


胡增瑞律师谈道,依赖传统方式接案的律师现如今大多感受到业务下行趋势,而律师在平台进行直播或视频发布能够吸引一批固定受众,并与受众建立信任,实现案件转化。他用亲身经历向在场嘉宾呈现短视频直播是律师低成本拓客、塑造品牌的渠道,虽有门槛,但具备实操性,有一定的回报,鼓励大家积极尝试,坚持付诸行动,不断摸索平台运营模式与技巧,形成相对稳定的案件转化效率。在胡律师看来,律师与律所需要高效协同、创新发展,掌握先进工具、运营方式和打造优质产品的路径。


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创新要发挥主体性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


湖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湖北维力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涛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律所管理经验,分享了自己对律所发展新热点的思考:



李涛律师回应卫新律师在分享时提出的:“用 AI 重塑业务流程”,强调工具的价值不仅在于使用,更在于推动变革,实现业务与客户的双重升级,丰富产品形态并触达更为广泛的客户。


李律师也支持华中地区的律所和律师积极学习上海推进全行业聚焦法律科技、鼓励律师拥抱法律科技的创新实践,期望通过构建法律数据集等方式推动成果落地、反哺流程优化。


就工具应用的深层思考,李律师谈道,律师在通过技术提升效率与影响力,创新业务发展的同时,要明确个人的 “主体性”,思考工具之外的行业价值,避免沦为工具的客体。


李涛律师期待律师行业的创新探索能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机制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保持创造力,让技术有温度


专为星瀚武汉乔迁友情创作《星瀚之歌》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法学系教授彭涛以胡林翼见洋船而感慨清朝不兴新技术走向终结的历史事件引入,点明星瀚作为“热爱法律的技术派”,坚持创新、鼓励实践,善用法律科技并热心公益,秉持与各方共同成长、助力法治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彭教授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法律的至高价值是促进合作,星瀚提供一站式法律解决方案正契合此点,他说:


 AI 法律服务方案与落地存在差距,需律师智慧解决 “最后一公里” 问题,律师要要通过沟通,与客户一起选择;


法律是商业合作的助推器,未来律师应更积极主动促成新商业模式的产生与落地,探索一切可能;


 AI 虽然对传统律所业务构成压力,但是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一方面,为法律科技企业创造新场景,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智能化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彭教授希望律师们从根本上迭代生产形式,在提高业务效能的同时开拓新业务。


坚持长期主义,在开拓创新中前行


在星瀚武汉乔迁庆典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倍倍作为长期见证者进行了总结发言。郭教授指出在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星瀚的发展却是独树一帜,是切实的“有实践精神的理想主义者”。在星瀚创立12年时,卫新主任将星瀚的创业历程概括为了孔子的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郭教授重温了这三句古话,并与现场听众分享他的思考。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个体的自处之道,享受过程,无问西东。在郭教授看来,星瀚的气质一直是“学而时习之”。他指出,星瀚对法律科技始终秉持着开放的态度,一直在积极拥抱时代的变化,先潜心学习,再勇于实践。正是这种“学”与“习”的精神,让星瀚走在了法律科技前沿,也相信他们可以走得更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与人的相处之道,也彰显了星瀚拥抱变化的智慧。在律所规模化扩张的行业浪潮中,星瀚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郭教授见证了七年前星瀚武汉分所成立,与2023年星瀚虹桥分所成立。星瀚武汉80%以上的人员,郭教授都打过交道。郭教授总结,星瀚一直相信年轻人,把事情交给年轻人去做,而由他们再去做相关的扩展,所以乔迁盛典上,有远方的朋友、近处的朋友、未来的朋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欲成大事者,与时代的相处态度。社会对律师行业的成见,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欲成大事者,无需在意他人的不理解,不计锱铢的得失,不愠怒别人没有看到自己的付出与努力,方能达到“君子”之境界。星瀚武汉成立七年以来,沈大力、曾曙光、王恺杰、潘书迪等多位星瀚武汉的律师同仁长期致力于实习生的培养。他们帮助同学们确立科学的职业规划,与高校开展协同教育工作。


星瀚长期主义的坚持,给予了学生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用自己的真实体验,拨开社会的偏见,看到法律实务工作。星瀚在用自己的实践,守护法治的理想主义。分享的最后,郭教授再次回顾三句古语,与现场嘉宾共勉。


逆向选择,为认定的价值勇敢投入


本次论坛由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首席运营官、《赢在运营》作者宋佳主持。宋老师感谢与会来宾的莅临:“武汉法律圈的凝聚力、向心力令人感动,150 多位来宾的热情参加让星瀚各地办公室的伙伴们十分羡慕,大家的如期赴约是这份支持的最好见证。”其也分享了星瀚总部及武汉分所为何在当下进行逆向选择——“如今是承压调整的环境,很多人的选择都趋于观望、保守、审慎,但是,武汉分所选择办公环境升级、星瀚总部也选择投资法律科技,都是典型的逆向选择。做逆向选择的人是什么心态?从理性的角度看,是因为看到了创新发展的指标出现了,比如人口结构的变化、观念意识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感性的角度说,是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个体的主动选择。承压调整在星瀚人看来是弯道超车的机会,拥抱创新是对认定的价值勇敢投入。”


全场活动的最后,宋老师说,在场的很多来宾都是郭倍倍老师“日知食堂”公众号的读者。“没有和郭老师同步,但是推测郭老师的‘日知’二字或来自《论语》:‘日知其所亡’,即每天都要学习未知的新知识;或是因为顾炎武的《日知录》,强调知识的日积月累。”而“食堂”二字在宋老师看来不仅预示着提供精神食粮,还兼具烟火气、公众性、丰富度,将法学理论和社会实践连接,消解了法学知识和法治传播之间的距离。宋老师希望星瀚武汉分所能够成为“日知食堂”的现实版载体之一,欢迎大家多来星瀚武汉分所,交流知识、共创实践、也因为知道的越多从而认识自己的局限、更具好奇心和探索欲,星瀚武汉分所要做法学知识的传习者、法律实践的开拓者、法治公益的践行者。


在时代浪潮与行业转型的交汇点上,法律人从未停止对行业未来的求索。无论是品牌建设的运营创新、业务开拓的长续发展,抑或是主动拥抱科技变革,每一次探索都深刻启示我们:在善用AI工具重塑服务流程、拓展业务边界的同时,必须坚守法律人的主体价值理性,并积极投身于制度执行阶段的规则创设。律所的创新发展,需在专业化服务的深度、科技化运营的效率与人性化品牌的温度上同步深耕、协同并进。唯有将法律科技深度融入业务本质,以前瞻视野回应社会需求,方能真正抵达智行未来、创新致远的行业愿景。

专业领域

相关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