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故事

卫新|生活的“正常”比“非常”更重要、更可贵

2022-09-23
分享到

2021年,星瀚的业绩创下新高,年底我们也完成了办公室的续租。我相信,每个人对2022年都有美好的期待;但是,3月开始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一直持续到现在。

今天,是星瀚的“半年会”。往年的半年会都应该是7月初进行,但因为两个月的居家,我们的半年会也顺延至今。筹备会议时,有人说,是不是这个会就别开了;当下,很多事情都不正常,开会也不知道说什么。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开会,我们想在这个不正常的时期保持一些正常。

第一个关键词:正常

疫情期间,我想很多人都听过一个哭了的居委干部的录音。就是封控小区里,一位护士想回医院上班,她恳求居委干部放她出去。那位可敬的居委干部说,你才是专业的人,你说可以,我就放你走。但是你一定要回来,因为,我也有我的职责。他甚至还说,物资太匮乏了,希望她回来的时候,能够帮忙买一些物资给她的家人和邻居。

这段录音里,不仅说的人,说着说着哭了,还把很多听的人也说哭了。因为,在那段不正常的时间里,这样正常的人太少了。他的职责是守住小区的大门,禁止大家出入。但是,他没有忘记,防控疫情,是为了大家的健康,是为了大家更好的生活。所以,他认为,让护士回医院上班,比他守住禁止出入的职责重要;让大家的匮乏减少一些,比他守住禁止出入的职责可贵。说得再透彻一点,我相信,所有听了这段录音被感动的人,都相信生活的正常比生活的非常更重要、更可贵。

疫情期间,这样的压力,我们星瀚的权益合伙人也感受到了。我们也曾开会讨论,是否要把居家办公变为休年假、停工停产,要不要薪资打折、管理层要不要降薪,我们甚至在和财务同事算账,律所的现金流还能撑到几月。最终,权益合伙人的结论是,我们要按时发工资,工资不能打折,不能强迫大家休年假。因为我们也认为,星瀚的正常运行比非常的应对更重要、更可贵。合伙人正常的担当,比非常的变通更重要、更可贵。

今天,我们正常召开半年会,我们看到星瀚的业绩水平达到了去年同期的标准,疫情期间我们没有降低薪资标准、福利标准、给予一些团队疫情期间办公成本的减免,我们的星瀚微法苑疫情期间保持日常更新,我们还组织了公益法律咨询群,尽心尽力地为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我觉得很幸运,一是靠权益合伙人坚定的信念;二是靠我们的制度,因为权益合伙人把钱都留在账上,权益部门的历史收款给律所积累了可观的现金流。当时我们对解封没有那么乐观,我们预估了封到第三季度的情况,我们是可以撑下来的。三是要感谢所有运营同事、业务同事在封控期间、解封之后的坚守和努力,是大家的风雨同舟,让我们稳住了。我代表律所感谢所有人,谢谢大家。

当下,我们仍在经历一个特殊时期,我们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回归原本正常的生活,如果我们回不去,则新建的生活必须符合我们原有的标准才算完,然后才会开启更高的追求和目标。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对客户,我们是高效负责的伙伴,对内部,我们是员工幸福、部门健全的一线精品所。我想,这是我们在工作中要实现的正常。

第二个关键词:竞争

最近和一些上海的同行交流,大家普遍很焦虑,对行业的前景也很负面。大致有二个明显的现象:


1、收费下降,利润率越来越低;

2、律师行业越来越卷,而且这种卷是全方位的。


律师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玩家分散、拥挤,是典型的红海市场。什么是红海市场,价格越来越便宜,利润越来越透明,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有很多人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怎么办?直面最惨烈的竞争?可是,每个方向,都有无数对手;每走一步,早已血流成河。红海的标志就是竞争者众多、竞争维度小,都是同质化的竞争者。具体到律师行业,就体现在律师的同质化,很多业务竞争只剩下二个维度:业务经验+价格。在红海市场的竞争中,降价是有效策略,客户对价格是敏感的,只有通过降价,才能守住自己的份额,并且扩展份额。所以,星瀚的同事也要反思,我们一直质疑同行降低收费的做法,是不是对经济规律的理解出了偏差?


“摩尔定律”大家都知道,意思是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反过来看,如果你不持续提升性能和产能,你原地踏步,每年的收入就会下降为之前的一半,这就是“反摩尔定律”。以反摩尔定律看律师行业,就会发现:“小而美”的模式不适应同质化竞争的律师业务。律师必须要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也就是在之前的收费标准上,提供更多、更快的服务,或者直接降低收费,如果不这样做,客户就会选择离开,这就是“不进则退”。你不得不去拓展更多客户、做更多的案子、招聘更多的律师、提供更大规模的服务能级,才能保证创收的稳定。为了竞争到更多客户,如果不扩大规模,最容易想到的做法就是压榨自己或是压榨助理,目前在律师行业比比皆是,已经到了极限。但我认为,坚守高利润或延长工作时间的做法都没有持续性,提升效能最科学的方式是分工合作,降低交易费用、产生团队效应。在律师行业,尊重经济规律,适当的规模扩展,加上横向、纵向深刻的分工合作,才是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保持利润的最有效的方案。

但是,我们换一个思路,为什么要在红海市场里做价格和效能的惨烈厮杀,能不能找到蓝海市场?蓝海市场与红海市场的价格策略是不同的,由于市场参与者少,降价不是最优策略。因为降价扩大的地盘,和损失的利润相比并不合算。而价格同盟也更容易心照不宣的形成(蓝海市场很少出现大家吐槽的律师恶性报价)。但蓝海市场在哪里?我的理解就是要增加竞争的维度,克服同质化,实现多维竞争。维度增加了,你就会把自己定位在一个相对更加清晰的、没有那么拥挤的市场里。比如我们的内控反舞弊业务,一开始定位在冷门的刑事控告领域,后面又加入了合规调查、关联关系排查等业务,已经与传统的刑事业务做了区隔。我们的娱乐法业务,除了合规、合同服务,还有财税、危机处置、政策对接、资源匹配等内容。寻找蓝海业务,定位比效率更重要。蓝海战略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重点在于“创”,而不在于“新”。对律师行业来说,不在于所谓业务领域的“新”,而在于对传统法律服务范围、服务模式、专业支持价值的改造。

星瀚在2016年进行了一次合并,2019年开始招聘造星律师,就是知道“小而美”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增加产品链,增加和其他综合性律所竞争的规模。我们打造强运营体系,就是希望在纵向分工上给业务律师增加一个维度,提高效率。但到了2022年,竞争格局更加激烈了,星瀚原来领先的,很多所也能做到了。竞争对手还是太多,我们需要做出战略的回应,在红海业务中提高效能,还是找到自己的蓝海业务?不仅需要踏实的付出,更需要每个星瀚人有智慧的思考。

第三个关键词:考试

大家都知道,最近上海破产管理人扩容,进行了一次考试。星瀚有23人参加考试,权益团队和造星团队的人数各半,其中有6个40岁以上的老家伙,还有很多业务繁忙的造星合伙人。星瀚这次考试的成绩是6个100分,6个99分,平均分97分。虽然最终排名还不确定,但我觉得星瀚的团队作战能力是优秀的。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考试,尤其对于刑事部门的律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的同事放弃旅游,放弃客户接待,集中精力扑在考试上。

很多人说,律所一旦规模上去了,独立的提成律师多了,凝聚力和团队意识都会下降,这次考试证明星瀚的规模虽然增长了,但是团队效应依然保持。

星瀚过去完全是公司制,团队贡献是每一个律师的当然之意。后来规模扩大了、有了更多团队,我们减少了强制性的规定,给大家更多自由度。但在激烈律师个体竞争、律所竞争的背景下,各个团队可以以做好本职业务工作为重,但同时,我们还是要鼓励更多的同事参与律所的建设、公共的事务,出谋划策,促进合作和战略落地,就像今天的会议、破产的考试、社团的建设、学习会、分享会、产品研发、年终评优这些工作。在全行业的律所都扩大了规模的背景下,如何在律所内部进行资源的整合、团队效应的挖掘、合作成本的降低,这个考题是出给全行业的难题,我们也必须交出考卷,希望大家能和管理层一起努力。

破产考试,星瀚的成绩不错;这次疫情对星瀚也是一次考试,我们稳住了;但我们面临的更大的考试,就是激烈的行业竞争,期待我们依然可以取得好成绩。

世界是不确定的,更是确定的。确定的就是趋势,即使波折,趋势不变。我对中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深信不疑。

市场经济、法治建设——背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安居乐业的渴望。生活应该是全方位的,既有工作,也有家庭、友谊和成长。希望星瀚是星瀚人完整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安居乐业中的“乐业”。祝福大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