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卫新律师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又到了一年一度星瀚评优环节,今天是非诉项目评优,个个精彩。对于我最有收获的是,一个合规内控项目,承办律师自己编程做了一个技术工具放到客户的业务流程中……”
这位既懂法律又会编程的法律技术派就是我们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主人公——邵洋律师。
律师生涯中的过去与现在
论及星瀚的资深老员工,邵洋律师当仁不让。
邵律师2014年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入职星瀚;有了职场体验之后,邵律师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深造,回国后继续在星瀚担任刑事部资深律师。
邵律师不无感慨地说:“我出国时星瀚还在宝华大厦,开始计划搬家,回归时星瀚已经到了长宁来福士,2016年,对我和律所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如果你正在面临毕业去向的抉择,邵律师也给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如果时间、家庭、条件各方面允许的话,去国外读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英美国家的教育体系、教育习惯与国内有着较大的差别,可以给个人带来许多未曾体验的经历。一方面,小班化的指导利于专业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另一方面,课程中关注和讨论的各类课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西方文化与思维。例如在公司治理课中,授课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分析如何通过法律法规与政府白皮书,设置公司可持续发展目标,约束高管与员工薪酬比例等,是国内法学生基本不会去探讨的领域。”
假·爱偷懒,真·技术派
邵律师的编程能力在星瀚和一些客户的心目中是出了名的,每当大家直觉上认为某个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时候,就会去请教邵律师,邵律师或是给大家推荐一个成熟工具,或是说:“这个功能市面上没有合适的现成产品,我帮你编程做一个吧。”
邵律师说,计算机可以说是他语数外之余的第四门主课。“从小学的PC Logo,初高中的Visual Basic、Pascal,到大学的Java等,几乎整个学生时代都没有离开过学习各类计算机语言。”也是因为如此,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机械性、重复性的事宜,他也自然会想到通过编程来解决问题。
星瀚企业内控与反舞弊法律中心每年出品的《中国企业员工舞弊犯罪司法裁判大数据报告》背后都离不开邵律师的心血。
“撰写大数据报告,给了我使用Python的契机。”邵律师说,“我们的大数据报告与一些数据库自动生成的数据报告不同,我们的大数据报告字段多,在大量判决文书中通过正则匹配等提取固定字段用于分析,最终制作成各类图表,对于企业、人员、行为、结果等等进行交叉分析,挖掘出更有深度的信息,结合专业的法律知识,不仅展示数据,更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这些轻量而跨生态的需求恰好匹配Python作为胶水语言的特性,使用起来也较为得心应手,后续发现Python在网络交互、数据处理、Office整合等也有比较成熟的三方库,对于律师各方面工作都有帮助,逐步形成了Python文章系列。”(点击阅读:Python X技术派律师)虽然邵律师在文章中戏称自己“爱偷懒”,但他的编程技术也大大节省了律所其他同事的工作时间,使得星瀚律师能够更为高效地交付工作成果。
工作生活,动静搭配
邵律师与我们分享了他近期承办的一个案件,案情是某投资人运用其在当地的影响力干扰司法公正,将公司股东之间的经济纠纷包装为合同诈骗,把客户以“利害关系人”、“案外第三人”的名义引入刑事诉讼中,要求法院追缴当事人上千万元合法财产的案件。
“该案中,客户并非刑事案件中常见的被告人或诉讼代理人,又涉及到刑事案件中是否存在‘第三人善意取得’的情况,故需要我对于相关诉讼程序和权利进行特别研究和关注。”案件的一审结果并不理想。“一审败诉后(即客户的合同款项被认定为系恶意取得,即为赃款),我们及时更新了法律服务方案,还通过专家论证、搜集新证据等策略,为客户公司争取合法权益,推翻不公正的一审结果。我们多次前往当地中院与主审法官交流意见,最终二审法院撤销了一审判决书中‘向客户公司追缴XXXX万元并发还被害人’的裁判,改判由两名被告人共同退赔。”邵律师说,“足球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做案子也是一样,努力到最后一秒才能知道结果。”
工作中的邵律师“闷声干大事”,在他的大屏幕上总是滚动着密密麻麻,不用加密大家也看不懂的代码;生活中的他与安静的外表不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运动达人。邵律师曾作为星瀚足球队的领队,带领星瀚进入四强,创下星瀚足球队史的最佳纪录。邵律师在《足球是二十年不减的热爱》一文中提到,他喜欢红魔曼联,他们身上有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尤其是经历一场逆转之后,会让人真正体会到热血沸腾的感受——或许这也是他在逆转每起案件结果时的体会。
除了足球,他还喜欢打桌球、乒乓等,或是通过3A单机/VR游戏打发业余生活。
邵律师说,星瀚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律师事务所,在内控与反舞弊法律服务领域也是以技术、法律、侦查思维为核心竞争力。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汇聚了诸多实务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调查人员,也希望能有更多懂得法律的技术人员来到星瀚,大家共同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