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故事

朱思懿|心怀热爱,以专业践行,做有温度的律师

2024-10-18
分享到

2023年初,朱思懿律师加入星瀚,处事认真负责、为人直率的朱律师,很快就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和认可,迅速融入了团队。朱律师的专业领域为破产清算、政府法律服务、公司商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的故事~

IMG_5485.JPG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在老师和同学的口中,星瀚是一家专业能力突出、文艺范儿十足的精品律所——这也是我对星瀚的初印象。”在成为星瀚人之前,朱律师便关注了「星瀚微法苑」公众号,公众号里干货满满、清新舒适的排版都让朱律师好感度拉满。“文章内容不仅涉及热点问题,还有重点专栏,既方便检索又切实针对实务问题。”来律所面试后,朱律师更是进一步get到了星瀚的文艺范儿。“流线型的工位、每个会议室都有特别的名字「星空浩瀚」「寻人起势」「斜杠工坊」……”

入职后,面对各大社团投来的入社邀请,朱律师再次感受到了星瀚的不一样——飞徒社(包括但不限于徒步、飞盘、漂流、攀岩活动)、读书社(读诗、观影、看剧)、《长空之王》首映(见明星)、奇思妙想汇(体验冰壶运动、提前聆听上博埃及展讲解&集体生日会)、普吉岛旅游……“丰富的律所活动、社团活动及福利,让我全方位感受星瀚律所的文化。和亲友们聊起来,他们也是连连惊叹,改变了他们对律所和律师的刻板印象!”

作为一个爱出去走走的I人(当然,作为I人喜欢一个人或者和家人一起走走),空闲时分朱律师喜欢看脱口秀、看话剧、看展、压马路……“这几年的小长假,喜欢去上海周边自驾游,设定一个大致的目的地,沿途走走停停,比如目的地设定为金华,来回顺带停靠义乌、诸暨,连带着下辖的武义县一并逛逛,不设定目标的旅行总能在沿途看到别样的风景。”

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律师的价值

朱律师入职之际恰逢星瀚入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企业破产案件管理人名册(2022年),成为二级管理人,因此朱律师处理了不少相关案件。她也和我们分享了作为破产管理人的工作和心得体会:案子发生在去年年底,由于临近年关,工人们盼着过年前能卖掉设备拿到欠薪,而设备拍卖有法定程序及期限要求且变价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一边是待处置的几十台机器设备,一边是待偿付的几十个工人的欠薪和几十家供应商的货款及欠缴的社保费和税款,如何依法高效的处置财产成为摆在管理人面前的难题。“在团队负责人的指导下,团队成员通力协作,一方面,与各债权人提前沟通财产变价方案,推动变价方案顺利表决通过,第一时间挂拍评估价最高的那台机器并通过多个平台广泛推送拍卖信息,开拍后以超乎预期的高价卖出。另一方面,我们与法院密切保持联系,积极汇报欠薪的实际情况,就已经确认核查的债权先行申请法院裁定无异议债权。与此同时,还与银行提前沟通大额多笔转账付款的流程,和厂房房东协商破墙拆运机器的事宜。”最终,经过10几个小时的拆卸装运,尾款付清,机器交付搬离,并且赶在年前腊月二十五向70多个工人清偿了280余万元的欠薪。

“我现在还记得,在冬雨的傍晚看着20多米长的货车从厂房驶离时的感受,觉得工人们的工资有着落了,我们也可以交差了。当时,还给负责人苏律师发了信息说,‘突然有了成就感’。”朱律师回忆道,“当工人们向我们团队送来感谢信和锦旗、在微信上发来‘谢谢你为人民服务’时,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这个职业的份量。正是这样的办案经历,让我更加笃定对律师这份职业的选择。”

专业且有温度

尽管执业时间不长,朱律师对于优秀律师已有了清晰的定义。第一,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我们律师吃饭的真本事,除了对理论知识的持续学习,还要靠经验的不断积累,在这个过程当中,深入思考与研究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练就解决问题的真本领。”第二,具有优秀的沟通协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律师解决问题的关键,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作为律师,我们既要确保‘有理’,又要做到有能力‘说得清’。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结合具体情况,摸清楚不同对象的心理状态、目的、需求、性格特点,正确把握沟通交流的节奏与方向,以达到双赢甚至多方共赢的目标。”第三,做一个有温度的律师。“法律提醒我们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但我认为作为律师同样需要具备共情能力和同理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真真正正地让客户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我期待自己能够成为这样一个智商与情商在线、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律师,努力做到我喜爱的赵宏教授所说的,‘在每个具体个案当中,让每个人得到法律的关照和尊重’。”

尽管朱律师笑称“劝人不读博,胜造七级浮屠”(相当于救人一命呐),但研究生阶段受行政法老师的影响,对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的边界及法教义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朱律师还是毅然地深入其中一探究竟。读博的过程像在一个未知的洞穴里探险,一直在寻找光亮的出口,但不知道出口在哪,也不知道距离出口有多远,摸索中常常碰壁、打转,而在这个探险的过程中,多数时候是一个人前行,不断地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借着前人的研究(读文献、做文献综述)与摸索的航道,渐渐接近洞口,这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

“这段求学经历让我受到了体系性的法学研究训练,更磨砺了我的耐性和持久力,这些都为我后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