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之际,《繁花》相关的各类话题霸榜微博、小红书、微信号,街头巷尾都在热议王家卫导演的首部电视剧作品。有着《繁花》小说的IP加持,有着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一众明星的加入,再加上多年未见的沪语版电视剧光环,《繁花》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所以敏锐的星瀚市场部在元旦假期前就提议结合《繁花》主题推出一档视频节目,我想了三秒,结论是:“可以,我们从《繁花》出发,闲话上海文化,引申到海派律师的传承与创新。”
就这样,2024年的第一场“星瀚聊天局”在1月5日晚上开播,预订不到和平饭店和剧中“至真园”的原形“苔圣园”,我们就选择了“红鹭”的原形“鹭鹭”。不过预订直播场地的波折远远比不上嘉宾人选的确定,对于一家员工平均年龄32岁的律所来说,要找到五位对90年代的上海有记忆的同事着实不易,最后只能阅历不够、颜值来凑,感谢沈奇律师、唐元庆律师、李菁经理和阮霭倩律师对直播节目的大力支持!
我们眼中的《繁花》
我们喜欢《繁花》是因为生动的人物塑造。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阿宝,在时代的机遇之下从“阿宝”变身“宝总”,可能在又一个浪潮之下重新回归“阿宝”;我们的身边也总少不了汪小姐,唐律师说,这是学生时代音量高八度的“呱噪”女同学,但又忍不住被她的直率、真诚、愣愣的冲劲所打动;玲子也是很亲切的上海女生形象,说话如唱歌般动听,精明、能干,就算是“敲人家竹杠”还嘴上振振有词,实际上却是知世故但不世故,“作”是因为有感情,看透了之后就潇洒离场,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也许,唯独李李对我们来说陌生了一些,这个不一样的老板娘是氤氲在空气里的不确定,叫你既想避开、又忍不住好奇,阮律师禁不住说:“这风情万种太叫人痴迷”,你看,上海女生就喜欢这种有气质、有腔调的美。
所以,我们喜欢《繁花》也是因为“繁花”的美,剧中的光影、调色、服化道的细节,以及每一个配角都叫人啧啧称奇。2024年,最好的祝福应该就是愿每一个宝宝都能拥有自己的爷叔(YA-SO),爷叔的每一个眼神都是一段往事,与阿宝之间这段亦师、亦父的关系实在动人,教你讲派头、有噱头、看苗头,也告诉你要帮你托底、建好你的逃生通道。沈律师对范大将军的演技称赞有加,90年代也是范志毅叱咤风云的时期,他的义气、他的强悍外表和柔软内心都形成了戏里戏外的互文。李菁分享说,剧中范总的风趣幽默令她印象深刻。初登场的范总让人以为他是墙头草、势利眼,但越往后看,越发现范总对有知遇之恩的那些人是如此肝胆相照,真应了范总最爱说的那句“都是朋友”,范总是值得交的真朋友。王家卫很会拍男人,他的镜头之下,以前有黎耀辉、周暮云,如今有阿宝、陶陶、葛老师、杜红根、魏总……王家卫也很会拍女人,过去有苏丽珍、阿菲,如今除了玲子、汪小姐、李李之外,还有卢美琳、潘经理、金花、雪芝……回味起来,每一个都精彩。
因此,我们还喜欢《繁花》里面这些角色背后的故事,那些故事里,也满是我们的时代回忆。
我们的90年代
年轻人看电视剧《繁花》时总禁不住问,90年代的上海真是如此吗?当时上海人的衣食住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唐律师说,这其中是有脉络的。唐律师的小时候还是一个凭票供应的年代,放开之后大家的餐桌美味得到改善;吃得好了,接下来就是穿得好,温饱问题解决后,00年代大家开始解决“住”的问题;等“住”的问题解决了,大家就开始买车,于是2010年之后,马路上的车子越来越多。
关于“衣”,《繁花》伊始,爷叔给阿宝定制西装的画面叫人印象深刻,改头换面之后的胡歌帅气逼人,期间对于面料、剪裁、人穿衣的讲究很有上海人的特点,主打一个精致。李菁说,在她小的时候,妈妈最欢喜给她翻行头,每天都要穿不一样的小套装、搭配不一样的配饰,极具心思和时髦感。《繁花》里面的时尚感所言不虚,大家疯抢“三羊牌”的画面也是很有上海特征了,时至今日,上海人依旧对新店开业有着那么些“人来疯”。
关于“食”,唐律师和沈律师是公认的食客。黄河路,去过,就是这么霓虹闪烁,当然,至真园的装修也确实有些夸张,红鹭和金美林更加贴近真实的记忆。进贤路,也去,唐律师说:“老板娘的眼里我就是小阿弟,吃什么,不是我说了算的,是她们看着安排的,老板娘让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除了市区的美食之外,上海郊野之间也有不少资深食客的心头好。还记得《繁花》里面玲子和宝总跑去朱家角开股东大会吗?沈律师说,给大家推荐上海奉贤区的青溪古镇,也是一个别有风味的地方。
关于“住”,宝总有他的和平饭店长包房,普通上海人也有他们的石库门、亭子间、公寓房。阮律师说,里弄里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大家烧晚饭的时候,一路走来,谁家今天吃什么都清清楚楚,嘴甜叫声人,就能把家家户户的美食都尝遍。李菁遗憾于缺少这样的回忆,殊不知,住在电梯公寓房的她又是里弄同学们的艳羡对象,谁的童年里不爱乘电梯玩呢?
关于“行”,宝总、汪小姐出入总是桑塔纳,但对普通人家来讲,是不是要出租车出行,还是要算一算的,挤着去坐雪芝的13路才是常态。当然,这不影响大家对桑塔纳的感情,当年虽然要价20万元,但是结实、耐用,在上海学车,都是从桑塔纳起步的。
在对衣食住行的回忆里不难看出时代的发展变迁,大家的经济条件不断提升,能够享受到的物质生活也日新月异。但记忆中的90年代依旧是甜的,或许就是因为当时的我们都无惧无畏,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新的世纪会更好,有着那份想要永葆的纯真、热情和勇气吧!
新时代的海派律师
这样的上海文化之下,孕育着怎样的海派律师呢?
海派律师有着很强的规则感。《繁花》的小说原著主角之一沪生就是一名律师,到了电视剧里虽然不出现,但剧中也不乏律师的身影。开篇宝总车祸之后,律师这一身份就被提及;此后证券市场的监管合规当中,又有律师的元素。上海本身就是一个边界感很强的城市,大家天然地讲规则、讲秩序,海派律师对专业度、对法治精神有着很高的追求。
海派律师有着精益求精的品质。李菁作为星瀚的人事负责人,在她的观察中,觉得律师们的穿着打扮都很精细;材料整理都很规整。“就以沈律师为例,不仅要体现专业素养,还在文档的格式、排版等很多细微之处都有执着的要求。”沈律师笑说:“因为我当年的带教就是这样的,很细致,所以我也就成了这样。”可见海派律师的言传身教。
海派律师的视野广阔,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放眼全世界。“海纳百川”一直是上海城市精神中的重要内核,开放、多元、包容、国际化也自然成为了海派律师的文化特征。唐律师是星瀚虹桥分所的负责人,常常接待全国各地的、尤其是长三角的律师前去交流走访,唐律师也说,现在的他希望依托虹桥中央法务区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优势,与全国律师加强联系和交流,海派律师不是上海律师,而是要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同行一道,将法律专业服务做深、做好。
海派律师永远都有创新精神,勇立潮头、站在时代的最前沿。《繁花》当中的宝总、范总、汪小姐等等,他们都是时代的宠儿,他们在机遇之下敢闯敢拼、探索创新、不断变革,这是生活在上海的人们的群像面貌,也是海派律师的特点。当晚,宣传海报中的“神秘人”卫律师终究因为工作原因缺席直播,但他坚持研究新领域、探索新行业、创新解决方案的风格就是很典型的海派律师。如今,海派律师们也在积极拥抱数智化时代,将法律和科技紧密结合。相信还有更多的海派律师的闪光点、新亮点会被不断挖掘、展现。
对我来说,《繁花》里最熟悉的镜头莫过于位于桃江路、汾阳路、岳阳路三角地带的普希金雕像,屏幕上出现了一句话:“一切都终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我们如今所经历的每一天都是未来美好回忆的一部分,走过时常常“不响”,但回看时却将处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