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内外人头攒动,社交媒体“刷屏”热议,票务平台一票难求,任凭黄牛加价仍供不应求。无论是万人体育场,还是小剧场,观众手举荧光棒、身披周边,构成了一幅消费热情与文化活力交织的时代图景。
演出,是一种典型的多维度、综合性产业。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文旅部2025年分类标准,中国演出行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现场文艺表演服务产业,涵盖内容创作、制作排练、场地运营、票务销售全链条。《2024-2025星瀚文娱产业观察报告丨演出篇》重点关注的演出行业包括:演唱会、剧场演出、脱口秀与喜剧、沉浸式演出、文旅融合演出等。近年来,中国的演出市场始终保持迅猛增长,与之相伴的是退票争议、作品维权、AI应用的边界等一系列合规热点话题。本文将从产业趋势、政策影响与司法动态三大维度,探讨中国演出行业的发展与机遇。
01
产业趋势:规模稳增与结构革新
中国演出市场自2023年以来呈现强劲的复苏态势和增长潜力。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到739.9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29.30%,创下历史新高。进入2024年,这一增长态势进一步延续,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到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2025年,演出市场依旧保持增长趋势。数据显示,上半年票房收入已超过54亿元,其中演唱会贡献40.64亿元,占比高达89.4%;暑期档内(6月至8月),演出行业票房总额约105.56亿元,其中音乐类演出占比高达92.8%,票房达到97.97亿元,演唱会与音乐节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市场扩张的核心动力。
细分市场层面,演出市场正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其中,大型音乐演出市场增长迅猛;剧院演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脱口秀的票房增加,跃升为仅次于话剧的剧场演出第二大品类;与此同时,沉浸式演出与旅游演出双轨并进,带动行业结构进一步丰富与升级。
02
政策影响: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聚焦外资准入、处罚规范与人员管理
为更好地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上位法要求,适应演出市场中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与新主体,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作出了全面修订。此次修订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突出制度衔接、处罚规范与人员管理三大重点,整体体现出“放宽准入、强化监管、规范发展”的清晰思路。
强化票务与现场安全监管
2023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文旅发电〔2023〕128号)。《通知》规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在票务经营中发现存在炒票问题或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及时约谈相关演出举办单位和票务经营单位,并督促整改。在现场管理方面,文旅部门需定期检查演出场所,举办单位应定期自查设施、指派专人巡查,并在公安机关指导下完成安全评估、制定安全方案。大型活动需核查批准文件、演员及内容,杜绝假唱,并配合公安部门保障现场安全。
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文旅市场发〔2023〕96号)。该通知明确提出大型演出活动须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坚持“强实名”方向,即“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限购一张门票”,确保“票、证、人”一致,旨在最大限度压缩“黄牛”非法囤票空间,遏制票务市场乱象。同时,通知将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比例由70%提高至85%,进一步减少非公开票源,增强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
聚焦放宽限制与优化服务监管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5〕2号)。《措施》明确提出,在严格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各地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的可售(发)票数量限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观演需求,进一步优化演出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明确沉浸式演出运营规范与安全保障
2024年2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沉浸式演艺运营服务要求》团体标准。该标准强调版权合规,要求剧目内容须取得合法授权,从源头防范侵权风险。同时规定演出场地应至少容纳6人,符合消防安全,设置应急通道,并配备专业演出设备及应急恢复功能,保障紧急情况下灯光、通道等迅速恢复正常。
规范大型营业性演出运营服务与观众权益保障
2025年5月30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运营服务要求》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部专门针对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的运营服务规范。该标准在演员管理方面明确提出,举办单位需对受邀演员进行风险评估,并要求经纪机构提前确保演员状态良好。若因主要演员个人原因导致演出取消或延期,相应经纪机构应承担由此造成的合理损失。
此外,《要求》特别对现场观演视线严重遮挡的问题作出规定:此类座位如对外销售须显著标识,若未标识或因现场搭建导致实际遮挡,举办单位应协调换座或补偿,协商不成则须允许免费退票。但演出结束后提出的退票要求,举办单位有权不予支持。
03
司法动态:关注受众体验,也关注创作者、运营者权益
典型司法案例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视角:
一方面,关注受众体验。比如梁静茹演唱会“柱子票”事件。2023年4月,原告倪某等九人通过第三方票务平台购买了梁静茹上海演唱会的门票,票价分别为699元、999元和1299元。演唱会于5月20日和21日开场,原告入场后发现其座位的视线被舞台承重柱遮挡,严重影响了观看体验。演唱会结束后,原告未接受调解方案,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还票款并赔偿。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二审维持原判):首先,法院认为主办方未在宣传中明确承诺“视线无遮挡”,且消费者购票时具体的座位号和舞台搭建情况并未确定。因此,无法认定主办方存在欺诈行为,因为消费者在购票时未能明确知道座位是否会受到舞台结构影响。其次,法院指出,尽管主办方未构成欺诈,但其未能提供符合约定质量的观演服务,构成了瑕疵履行(违约)。最后,法院在审理时考虑到观众已经完成了全程观演,且演出体验涉及视听效果、现场氛围等多个因素,因此并不支持全额退款;然而,由于票价较高的座位对观众的期望值也较高,且视线遮挡对这些高价票观众的影响更为显著,法院根据票价的高低,判决主办方按阶梯式比例退还票款,分别退还420元、650元和910元,其中最高的退费比例约为70%。
此案是首例明确认定“柱子票”问题的司法案例,对类似纠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消费者来说,案件明确了即使购买的服务存在严重瑕疵,消费者依然有权维权并要求退款。对于主办方,此判决提醒其在售票时需要承担更高的告知义务,特别是对于有视线遮挡的座位,应提前告知消费者,并考虑设置“特价票区”或提供现场换座服务,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另一方面,是关注演出主创们的各项权益。例如:Max豆幽幽伯爵原创作品维权案。系国内首例认定实境互娱领域剽窃行为构成对戏剧作品的表演权侵权。权利人“Max豆幽幽伯爵”是实境互娱行业的知名品牌,在重庆及其他地区拥有多家直营店、加盟店以及主题产品授权店。2019年,权利人发现贵阳、昆明等地出现了一家新品牌“幽径真人密室大逃脱”,其大部分实境互娱主题内容与权利人的原创作品高度相似。进一步调查后,权利人发现该密室逃脱品牌在贵阳的门店开设的三个主题,与权利人创作的主题在情节流程、演绎方式、机关和道具布局等方面实质性相似,虽然制作质量和精细程度有所差异,呈现低配版效果。深入调查后,权利人确认该品牌的实际控制人正是其在贵阳区域的加盟商,该加盟商未经授权,将权利人的原创主题作品梗概用于宣传,并向潜在客户销售授权或建造施工服务。
本案对我国实境互娱行业的著作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界定原创实境互娱产品的版权方面。法院明确指出,尽管这种产品与传统戏剧形式不同,但其独创性和艺术价值足以符合著作权保护的标准,为行业内类似作品的版权认定提供了依据。而且本案为版权维权提供了有效的示范,尤其是在取证困难的情况下合理获取证据并维护权益。法院通过惩罚性赔偿和制裁侵权行为,强调公平公正的原则,并提醒创作者在创新时遵守法律,避免侵犯他人版权。
此外,可参考域外相关案例——建筑师Chiara Biancheri诉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案。虽然本案发生在意大利,但对中国演出行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随着沉浸式剧场、实境互娱等创新艺术形式的兴起,如何界定和保护这些作品的著作权成为新挑战。该案判决中明确指出,创作中使用技术手段并不排除著作权保护,关键在于创作者的独创性表达。该判决为结合技术手段创作的作品提供了版权保护框架,确保创作者的独创性贡献得到保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尤其在艺术创作与技术融合背景下,法院判决为演出行业应对新兴创作形式的版权保护问题提供了深远指导。
04
结语:在发展中创新,在合规中前行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中国演出市场因政策监管的强化,正逐渐告别 “流量至上” 的浮躁业态,也因技术创新使得行业注入持久动能。
告别阶段性的野蛮生长,演出市场正从“规模驱动”走向“品质导向”,进入一个更加注重内涵、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精耕细作时代。未来,演出不仅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景,更将成为艺术、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关键平台。
欢迎添加星瀚小星(ricc-xing)为好友
获取《2024-2025星瀚文娱产业观察报告·演出篇》
星瀚文娱法律中心、星瀚体育法律中心编制的《2024-2025文娱行业前沿趋势报告》已正式发布。聚焦短剧、演出、电影、IP、音乐五大热门赛道,目前以下报告可联系小星获取,更多内容敬请期待!(点击图片链接,查看内容详情)
星瀚文娱法律服务
星瀚是国内较早关注文化、娱乐、影视行业的律师事务所。多年来,星瀚见证并参与到中国文化娱乐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成为众多行业客户心目中高效、负责的伙伴。
星瀚文娱法律服务中心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性的法律服务,包括:股权结构设计、股权投融资、知识产权、劳动人事、演艺经纪、财税法律、争议解决等,星瀚服务的文娱客户包括:知名的影视公司、演艺经纪公司、视频网站、文创公司、出版集团以及明星、KOL等。星瀚不但熟悉行业规则与商业模式,更理解各类客户的发展战略与核心需求,能够根据客户情况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法律解决方案。
星瀚微法苑星瀚律师事务所是一家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律所,我们以“热爱法律的技术派”为追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一站式的高品质服务。“星瀚微法苑”是星瀚打造的公益法宣平台,致力于同大家分享前沿、务实的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