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成立于2010年,那一年,我们招募了不少优秀的应届生和大三学生,他们毕业后在星瀚留用,成为星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骨干成员、亦是星瀚长远发展的中流砥柱。
他们22岁时入职星瀚,如今都已是28岁左右的年纪。值此青年节之际,我们采访了律所青年同事中的代表,他们有的已成长为星瀚合伙人、有人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路径、有的已经身为人母……我们与他们聊聊这个话题——“22岁时许下的心愿,在28岁时实现了吗?”
张烜于2011年入职星瀚,彼时星瀚创立不到半年。作为全能型选手,张烜参与了诸多重大的诉讼、非诉项目,其能力、效率、卓越的工作习惯在这些项目中充分展现。如今,他已是律所最年轻的合伙人,并于去年荣膺区优秀青年律师称号。
• 读法律的男生总要当一回律师
22岁那年的张烜和大部分毕业生一样,从申请学校、参加考研、再到找工作,经历了很多事情,张律师说:“在那个年纪,都面临着相似的情况。”
被问及当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张烜律师说:“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的——坚持自己!”张律师说:“我坚持申不了心仪的学校就直接工作、坚持男生读了法律总要当一回律师、坚持要找一家不一定很大但得有发展空间的律所。所以最终也是突破来自家人的压力,机缘巧合地在星瀚开始了自己的律师生涯,至今我还是挺庆幸当初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此外,幽默的张律师也提及:“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刚入星瀚,分配带教我的律师是位超级大美女!人还超级nice!”
• 走一步看一步
张烜律师在执业4年后便升为律所合伙人,也是星瀚最年轻的合伙人,就此,是否是张律师一开始就设定好的?
张烜说:“坦率讲,这不是我曾经设立的目标,也超出了我对自己的预计。”“刚毕业那会儿,并没有设定远大宏伟的目标,只是有个简单的3年小要求,希望自己在3年后能具备一个优秀律师该有的素质,能把案子独立处理好,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竞争力。”
张律师说自己不是神仙,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就这样一路走来的。
“我觉得这其中不存在什么‘秘诀’,只是我有幸找到了一个和自己兴趣吻合、又能发挥自身能力特点的职业罢了。我相信,一个人如果选择了一份自己喜爱的职业,虽不一定能功成名就,但一定会做得挺好。”
不过张烜律师还是分享了“换位思考”思维的重要性。张律师说:“律师是一个无时无刻都在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无论是你的客户还是对手;具备‘换位思考’思维的律师,往往能够占据先机。”
• 那一年的心愿
我们问张烜律师22岁那年是否有过什么愿望,如今是否实现了?
张律师说:“第一个愿望,希望在若干年后,能够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大三、大四那会儿,我的父母一直是希望我能够出国留学,他们也积极为我联系国外的亲朋好友。但是最终因为没能申请心仪的学校,我选择找工作当律师。我能感受到父母的那一丝不快和失落,所以便有了第一个心愿。这个心愿应该达成了吧,又或许我的父母并不这么认为……(捂脸)”
至于张律师的第二个愿望,就是希望能用他的专业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难题。“这是我当律师的初衷,这个愿望只能说是阶段性达成了;但距离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专业大牛还是任重道远。”
• 如果要对22岁的青年人说些什么……
张烜说:“选择一个职业,而不要只是找一份工作。
除了工作,别忘了还要享受生活。
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那就先想想怎样让自己的职业变得更好吧。”
• 如果不曾遇见星瀚……
“生活很有意思,有时候很小的一个点,就会改变一个人的轨迹,当回头再去看时,也说不上来到底是好还是坏。所以我也不知道如果不曾遇见星瀚,我会变成什么样……还是留着脑细胞,设计设计明天的谈判方案吧……”
阮霭倩于2011年到星瀚实习,并在毕业后被留用。好人缘的阮律师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严谨细致,时时为客户着想,2016年,她带领金融部完成了多项首单、并成为律所创收最高的部门。
• 简单的心愿
22岁,阮律师正式入职星瀚后的第一年。尽管已经通过了国考,但耐不住寂寞的性子还是让阮律师毅然选择成为一名律师,阮律师说:“当时的日常就是要做好带教律师布置的事情,尽可能地多看、多学、多做。那时候我的带教律师是个特别可爱的美女律师,每次和她一起接待客户,她都能第一时间活跃气氛、hold住全场,那时候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有带教律师一半的功力,就觉得很开心啦。”
当时,阮律师只是想做一名合格的律师助理,至于未来,她想成为值得客户托付的好律师,但并未细想,“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加,我发现自己每年都会对好律师的定义赋予一个新的判断标准。”阮律师想了想后说道。
• 超预期的实现
说起阮律师在金融部主管律师岗位上的精彩表现,阮律师谦虚地说:“都是机缘巧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
熟悉阮律师的人就会知道,阮律师是一个安心做事、心无旁骛的人,她自己也说:“其实吧,我不是一个擅于思考人生、订立人生目标的人。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是班级里唯一一个选择做律师的。当时大学辅导员和我说,小姑娘做律师前几年其实就是一个秘书,跑腿打杂端茶倒水的。所以我是抱着从打杂开始的心态进入星瀚的,但是星瀚对于年轻同事的支持超出了我的预期,感谢星瀚提供的平台,让我能够得到充分的成长。”
我们也问了阮律师,如果重返22岁她会做什么?阮律师笑说:“如果真的有这种重返过去的机会,那我会选择回到更年轻的时候,哈哈。”在阮律师看来,活在当下,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就很好了。最后,阮律师也不忘幽默一下:“不过考虑到快要步入中年,我是该好好规划一下我的工作和生活了。”(笑)
宋佳是星瀚所的第一批实习生,并在毕业后留用。作为卫新律师的徒弟,自进入星瀚开始,宋佳就承担了多元素的工作内容。如今,她牵头律所的市场、人事、科研等事务,为打造星瀚特色做出贡献。
• 不一样的22岁
和多数法学毕业生们不太相同的是,宋佳的毕业季过得格外丰富多彩。“虽然读的是华政国际法专业,但我一直没有把自己的就业限定于法学领域。作为一个好奇心较强的人,我对很多行业、公司、商业模式都有兴趣。所以大四时我一边在星瀚工作,一边参加了不少笔试、面试。”
宋佳与我们分享说:“许多大公司的岗位招聘有着很长的流程,从网申、电面、笔试、群面、单面、再到终面,往往有五六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接触到这家公司的很多人员,有人事、有业务部门的前辈、甚至可能是集团公司的高管。我的心态不是常规的面试心态,而是很享受向他们了解公司所属行业的现状与前景、他们公司的发展历程、对员工的培养方式等,也从中感受他们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超值的学习过程。”
谈及当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宋佳笑说:“一方面,因为自己心态好,所以一路过关斩将,面的都比较顺利,还常常跟卫律师交流面试后的感受、复盘面试的过程,卫律师也会对这些大公司的做法进行分析,思考如何不断提升星瀚的支持体系,可见卫律师是一个多好的老板;另一方面,我将这些经历写成了两篇文章,那会儿还是发在人人网上,阅读量和转发量都很高,至今还会有公众号来跟我要授权转载。”
• 选择星瀚,选择不一样的角色
我们问宋佳:“读了4年法律,做过律师业务,也创立了公司,如今的你,又撑起星瀚独具特色的市场部、人事部,这一路,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很认同卫新律师说的,热爱是一切选择的基础。我是个很纯粹、很坦诚的人,我做某件事情一定是因为真心喜欢。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法律人的职业选择不会仅仅是公务员、律师、法务,法律人有很广阔的可能性;而就法律行业本身来说,也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工种没有被全面开发,比如项目管理人,比如法律IT、咨询顾问等。我有很多投行、咨询公司的朋友,同为专业人士,行业和工作模式有很多共性,但是就分工和专业度而言,我觉得法律行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律师、法务提供更好的支持,让法律产生更大的价值一直是我想做的事情,我的选择、职业角色的转变都是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方法上进行尝试。如今的星瀚有着很好的土壤,有卫律师和合伙人们的大力支持,也有给力的小伙伴与我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的部门功能会不断完善、加强,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并且不断创新、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作为面试官,面试过千余人次的宋佳说,大家在22岁的时候或会想得很多、或会想得很简单,但在她看来,最重要的是:“和自己喜欢的伙伴在一起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刁康成律师和宋佳是同期进入星瀚的,两位在华政是同学院的同学。不同于宋佳的多元,刁康成律师长久的深耕于房地产领域,如今已在该专业方向上有深厚的造诣,并深受客户信任。
刁律师说:“22岁那年,我毕业了。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一是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二是有幸被星瀚录取,算是给自己的大学四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至于是否在22岁时对未来做过设想,刁律师说道:“说实话,22岁时的我对于未来既有新奇、也有迷茫。看过不少介绍律师执业的书籍,每个业务领域对我来说都很新鲜、都想去尝试,但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并没有很清晰的规划。当时的我,希望自己在执业前几年能够接触各种类型的案件,通过案件积累经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通过在该领域的不断深耕,成为一名有专业特长的律师。”
从律师助理成长为优秀的主办律师,刁律师说自己始终在律师之路上摸爬滚打;2015年,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
“我在2015年时选择了房地产作为我主攻的业务领域。那一年我执业刚满一年,虽然协助各部门办理了大量案件,但始终未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当时吴华彦律师与我进行了促膝长谈,在交流过程中我对于自身的定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在房地产领域进行发展,这一决定伴随我至今,可以说是我职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在这里特别感谢我的主管合伙人吴华彦律师和主任卫新律师,在我执业初期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
刁律师自我评价道,22岁时许下的心愿现在已经基本达成了,“如果能成长得再快一些就更好了。”而谈及“成长”,我们就忍不了问问刁律师:从当年的“华政一哥”到如今的“灵活胖子”,期间你经历了什么?
“鬼知道经历了什么,哈哈。大三备战司法考试的时候,化压力为暴食,此后体重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工作这几年体重有起有伏,但始终维持在高位水平。希望自己今年能有所改变吧。”
言归正传,刁律师说:“星瀚是一个关注青年律师成长的平台,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星瀚有长远的发展。”而他自己也会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并在团队建设、事务所发展方面承担重要责任。
“22岁时还是个懵懂的女孩,那时候马上要读大四,但是因为学校有个项目可以在本科毕业的当年取得硕士学位,所以大三上半学期就在忙碌地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以及去英国留学的资料,下半学期就去了英国利兹大学。到英国后,很开心的是认识很多LLM的同学以及在英国的flatmate,至今我和我的flatmate还一直保持着联系,也约定毕业十年后在利兹有个约会。”
“因为大学四年被压缩成三年,大三那年过于忙碌,除了读书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明确的规划,以至于直到从英国毕业回来我也没有确定自己是考公务员,做律师还是去企业做法务。机缘巧合,在应聘的过程中,有一家大型的企业给了个薪酬还算不错的offer,于是就去企业做了法务。”
谈及后来的转型,王妍律师说:“在公司的法务部,一方面标准流程很多,其实真正审核合同的机会不多;另一方面,自己后期被调到总经理办公室,还要处理公司很多关于制度建设方面的文件,当时有点担心自己的专业技能会慢慢丧失,而且还是渴望挑战的我,就做了一个从公司离职到律所工作的决定。现如今看来,我还是更喜欢有挑战而又充实的律所工作,即便有时候确实有压力,但是还是有很多有爱的同事陪自己一路前行。而且在律所,与各个公司的法务进行沟通交流时,也感觉同行之间的交流使自己成长的更快。”
作为星瀚庞大的“89军团”(1989年出生的同事)唯一的一位母亲,王妍律师也是感慨良多。
“回想起来,从毕业那年开始,23岁落户上海,到25岁结婚,再到27岁当妈妈,人生的每一步似乎都很快,但也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没有刻意的安排。作为从一个三四线的城市到上海这种国际大都市的女孩,从未规划过读完大学后留在哪里,但最后却和上海结缘。这其中,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自律,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但始终觉得一切顺其自然比较好,也正是自己的这种思想,最后给宝宝取名‘希言’,取自道德经‘希言自然’。已经有了宝宝的我,一直觉得遇见孩子会遇见更好的自己。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也希望自己能够平衡好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再向前一步。”
一直说,星瀚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与氛围,每位星瀚人都在这里书写着各自的故事。有些同事正是青春年华,充满活力、不知疲倦;有些同事虽已年近四十,却依然童心未泯、不忘初心。22岁、28岁都只是符号,惟愿大家无论何时去回看过往的点点滴滴,都能感到温暖和感动。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