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律师事务所初创的时候有六个业务领域,房产、公司、婚姻家庭、劳动人事、知识产权、涉外;当时我们总共八个人,除了行政部的同事,几乎一人负责一个业务领域。
如今看到这样的安排会感到不可思议,当时竟也有内在的关联。一方面,我曾在房地产公司任职,对房产领域自然是熟悉的,再加之作为公司的副总之一,接触公司法相关的事务也不少、对公司治理的流程和规则甚是了解;另一方面,我转做律师之后也是延续了自己过往的经验,主要为房地产或相关的公司提供法律服务,所以房产业务和公司业务可以说是我当时的专长。
而劳动人事是我们陈蕾律师的特色产品,陈蕾律师的法律功底扎实、善于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我们在做公司业务的时候经常将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交托给陈律师,陈律师的细致、负责总是获得客户的称赞。常法事务中,所涉事项最多的就是劳动人事,庞杂、繁琐,但陈律师总是井井有条。于是我们想,劳动人事是客户的广泛需求、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应当列入领域之一。
涉外业务在当时主要是指与英语相关的业务,例如服务外籍人士在上海买房、处理老外的工作签证问题等,这个领域是有着多年外资公司法务经验的顾晓静律师的专长。同时,她个人对家事法律也颇有兴趣,往日里,同事间也喜欢与顾律师分享家事、有天然的亲近感,顾律师的许多讲法亦是既有乐趣、又有道理,她专做婚姻家庭业务后果然是有声有色。
知识产权则是Terry的选择,他此前有商标方面的经验,有兴趣在知产领域进行研究。
大家一定会有疑问——每个领域就只对应一两个律师,能够做成吗?其实再看看现在的星瀚,就有答案了。如今的星瀚只有公司、金融、房产、刑事、涉外共计五个部门,人员翻了五倍、业务部门却减少了;而且各部门所对应的细分领域也并不分散,我们的专业度确实在不断增加。当然,初创时的业务并不太多,大家做科研、写文章、研究判例、进行业务交流的时间还是充裕的,所以当时虽然不是集中火力攻一个特长,但是彼此之间也能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当然,这样的业务领域划分不免有些理想化的色彩,如今也可算作我们试错的过程。
星瀚的业务领域转型是伴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不断进行调整的。业务量多了、人开始忙了,自然就无法每个领域都兼顾了,其中自然会出现取舍。
有些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或深入的领域就被搁到了一边;有些用时特别多、但是收益却较少的领域就要被调整;有些红海领域、很难体现专业价值的领域就会逐渐淡出……幸运的是,星瀚作为一家公司制的所,星瀚人一直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要做专业精深的律师;我们始终相信,唯有专业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唯有专业才能赢得尊重。这个想法延伸至今就成了我们坚持的“技术派”。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又会有一个疑问——既然如此认同专业的价值,为什么星瀚不做专业型律所?毕竟,不少律所就是只做一个业务领域且取得巨大成功的。
就此,我的想法是客户立场。在我服务的绝大多数客户中,他们的需求往往是多样的,一家制造型企业会有融资的需求、一家互联网公司需要知识产权领域的支持、一家金融机构会涉及诉讼……我们很难弃客户的需求于不顾,这与不少专业型律所的出发点存在差异。我们总想着在多数情况下,客户的事情可以通过星瀚的内部流转得到解决,客户认可星瀚的整体品牌、星瀚保证每一个业务部门的水平,这样既能确保专业度、又能实现客户对一站式高效服务的追求。据此,星瀚注定不会是单一业务领域的;就拿我们的现状而言,部门虽然不多、也非面面俱到,但是多数客户的需求我们都是可以满足的,客户们的一些特殊要求只要是我们的专长、我们也能很好的实现。
这些年、尤其是近三年来,星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分析过原因,选对业务方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2013年,上海成立自贸区,我们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完成了对相关政策的研读、在第一时间体验了自贸区的服务,并且与自贸区管委会方面积极沟通、了解政策方向和指导意见,一个月内就推出了自贸区主题的课程,跟企业介绍自贸区的意义、入驻的政策、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对比自贸区内外的差别……当时新闻里每天都是自贸区相关的报道,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但是从律师视角进行专业解读的还不多,于是我们的课程和法律服务产品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加上我们确实是专业的、可以协助落地,成案率很高、客户的反馈也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不少有分量的、有创新精神的公司以及外资企业、例如澳洲广播公司。而我们的外商投资业务也就此打下基础。
顺应着自贸区的政策,我又判断融资租赁行业的前景将会大好,所以迅速集中了人力、物力专攻融资租赁法律。在此之前,我们虽然已经有了融资租赁客户,但是借着自贸区的势头,我们对融资租赁领域的研究到了全新的高度,不仅可以解决客户的现实问题,还能对行业有整体性的分析、了解融资租赁行业的税收、能够为融资租赁项目的结构搭建/文本材料/风险预防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写了不少颇有质量的文章、也有很多机构请我去讲课,我们的融资租赁业务成为了极大的特色。
2014年,我们公司部推出了针对创业公司的特色法律服务产品。其实,股权架构设计、股权激励、公司治理这一类的业务我们一直都是在做的,只是没有列为专门的产品,也没有去设定星瀚有一个客户群体叫创业公司。但是在2013到2014年期间,我不断感受到创新的力量在涌动,我也接触了不少有想法的年轻人,他们有好的创意、好的团队、好的执行力,我想,他们确实是有机会的;而为其提供配套的法律服务于星瀚而言也是机会。当我们真的推出面向创业者的专项产品时,感兴趣的创业者很多,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当时,我们不惜打破律所原有的收费标准去迁就创业者的支付意愿,可结果并不理想,事情很多、回报很少,同事之间也有怨声。后来我感觉到,客户的支付意愿其实就取决于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的价值,我们不能用传统的做公司业务的思维去服务创业者,而是要真的去了解他们的行业、了解他们的特性。所以,我们后来就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工作,专门给创业者的问卷、专门给创业者的模型、专门给创业者的课程……反响非常好。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2015-2016年,相关业务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由此也带动了不少传统大公司转型做创新业务的时候也会首选我们或将我们列为候选之一。
这几年来,我们还有一个做的颇有特色的业务是影视文化。作为一个热爱文字的人,对文创行业自是有情怀的,也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我们逐渐深入这个行业。如今,我们对影视文化的全产业链基本都是熟悉的,我们也已经做了若干电影的全程法律服务、在视频音频、版权交易、内容创业方面都有了很多客户和案例,在IP大热之前我们也已有了相关的积累。去年中国电影行业一篇欢腾,我也很高兴,我和我的同事参加了一些电影的首映礼,在追星的同时也在为星瀚这颗星不断发光而感到兴奋。尽管这看似选对了的背后也有试错的勇气。
我一直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客观上,星瀚几年来在业务领域方面的选择的确助力了星瀚的成长与发展;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始终选择做技术派,在我看了,这才是关键。
我在高校讲课的时候常跟同学们讲,我们要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技术比关系重要、风骨远胜于媚骨。
余秋雨说:人生的路,要靠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律师选择业务领域,不是简单的潮流和判断,而是基于律师价值的认知和时代特征的选择和取舍,背后是他的人生哲学。所以在执行层面上,我们还会不断尝试、也总难免出错;但是在价值观的选择上,我们始终会是热爱法律的技术派!